旅遊

隨緣不隨我 藝師陳三火以剪黏藝術 摃出傳統與創新圓融生命力

大媒體
更新於 11月02日21:35 • 發布於 11月03日02:40 • 大媒體新聞網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邁入工藝七十的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在全省工藝遶境如火如荼展開之際,對於傳統工藝師的扶持與鼓勵也熱烈進行中。工藝中心於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策辦「隨緣不隨我-陳三火剪黏藝術特展」,作為今年工藝中心工藝七十系列亮點活動之一,展出2021年國家工藝成就獎得獎者陳三火藝師在剪黏藝術領域的輝煌成就,備受矚目,其製作的剪黏藝術品也在展場格外吸睛,帶來正向的討論話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工藝中心主任陳殿禮肯定與推崇藝師陳三火的藝術成就,認為就是在傳統與創新中尋求自我突破的典範。(記者 辛澎祥/攝)

工藝中心主任陳殿禮在1日的開幕式上致詞時表示,他對創作數十年不間斷的工藝師陳三火的工匠精神感到讚佩,傳統的工藝師必須精通學各項技藝,逐步而將傳統工藝走出創新的境界,他更對陳三火大師的作品所融入神旨與祈神樂天的胸懷,在剪黏藝術中樹立職人匠心與藝術家典範,這是值得大家推崇與學習的。而陳三火藝師在技法上力求突破,在媒材選擇上多元變化,更在作品的創作風華中賦予物象的靈動,堅定與堅持的走自己創新的路,讓陳三火這次特展更具可看性。

▲資深藝師陳三火在特展開幕式上致詞表達對畢生投入傳統藝術的心路歷程,此刻充滿感激之忱。(記者 辛澎祥/攝)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隨和且開朗的陳三火藝師,來到台北做這一次極具質感與作品帶有豐富臺灣文化性的展覽,他感到十分開心,在專業且設施齊全的台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做藝術呈現與交流,更認為難能可貴。陳三火指出,他從17歲開始學習傳統藝術,觀摩、創作及展覽精益求精,更前往國外參觀藝術大師們所製作的藝術品,讓他深受感動,並決定要走一條自己該走的創作之路,在環境允許與貴人相助下,確立了他此生要在傳統藝術的技藝學習與創新領域發展求取平衡,終而在努力奮進歷程中取得成果,也更加確立了未來的創作目標。

▲因應明年蛇年到來,陳三火藝師(右)特別以蚵仔殼所製作剪黏的藝術創作,讓工藝中心主任陳殿禮格外驚喜。(記者 辛澎祥/攝)

工藝中心表示,剪黏藝術又名剪花,以色彩鮮豔的瓷器剪裁成片後,黏在灰泥表面,再由藝師進行細部彩繪修飾,集合雕塑、陶瓷、彩繪及鑲嵌多種技巧,更與廟宇文化緊密連結,為臺灣極具特色之傳統工藝。1980年代,統一型制的淋搪材料大規模量產,嚴重衝擊剪黏工藝過往講求慢工質精的獨特美學風格,更讓剪黏技術與人才出現斷層並逐漸式微。

▲在作品前環視展場,陳三火藝師顯得快意自在,好心情寫在臉上。(記者 辛澎祥/攝)

面對大環境衝擊及人生轉折,陳三火藝師依舊謙遜自省,秉持「誠意的敲擊,自然的接受」,順著天意隨緣敲擊,繼而開創「以摃代剪」的嶄新剪黏藝術表現形式,作品由傳統半圓雕走向全立體,展現多元的題材及高度的媒材趣味,其富含強烈的動態感及讓人會心一笑的幽默感,不但「摃」出新生命意義,也為傳統工藝開啟更多當代的可能性。

▲藝師陳三火專注創作情形。(記者 辛澎祥/攝)

工藝中心陳殿禮主任強調,這次特展內容精選陳三火藝師32件作品,並搭配創作工具、材料及影音等多元內容展出,以「起步-耳濡目染習藝的火獅」、「轉折-隨緣敲擊技法的創立」、「開拓-結合永續 新媒材的探索」及「創新-人間關懷 多元題材的關注」等四大主題,分別介紹陳三火藝師的人生習藝之路,及經歷生命轉折後「以摃代剪」的創作突破之徑,並以永續材料「蚵殼」進行創作,嘗試不同風格的多元創新題材,成就其獨樹一幟的火獅剪黏藝術。

▲陳三火藝師的剪黏藝術作品,展現精湛的手藝與巧思,讓作品充滿靈動鮮活之感。(記者 辛澎祥/攝)

期待觀者透過展覽感受陳三火藝師的樂觀豁達人生態度,以及他始終堅守傳遞薪火的使命並勇於自傳統中開創新意的臺灣工藝頂真精神,歡迎民眾踴躍參觀。「隨緣不隨我-陳三火剪黏藝術特展」,自即日起假臺北市南海路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展出至明年2月9日止。

▲陳三火藝師的創作「風調雨順」,呈現神明祈福祝願的藝術性,格外受到觀者的青睞與關注。(記者 辛澎祥/攝)

相關連結:歲月流金 城市脈動 工藝中心七十特展 融入生活元素 探索當代金工魅力備受矚目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