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

美感體驗 打開五感觀察思考(台北畫刊113年3月)

臺北旅遊網
更新於 03月31日18:00 • 發布於 03月31日18:00

台北市藝文場館眾多,是座適合培養孩童美感的城市。亞洲第一位榮獲波隆那SM國際插畫家大獎的藝術家鄒駿昇,本身也是兩個孩子的爸爸,他便與讀者分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透過遊逛藝文場館,培養孩子的美感。家長不妨以台北兒童月為契機,與孩子一起展開美的探索。
引發孩子對作品的興趣
美感是一種對美的感受與品味,可以從小透過學習養成。美感教育不僅能開啟孩子對生活的敏銳感知,更能使孩子擁有自由思考與表達的能力。談及培養美感,欣賞藝文展覽是一般人最常想到的方法,如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國立故宮博物院都適合親子一同參觀。不過鄒駿昇強調,單純遊逛場館對孩童美感的提升較不明顯,做好事前準備並在參觀過程中適時引導,才能讓孩子的觀展體驗更深刻。
鄒駿昇以自身經驗為例,指出美術館和博物館內往往會展出大量作品,孩子一進到場館可能難以專心欣賞。因此他建議,家長可在參訪前和孩子們一同預習展覽的背景資料,對作品先有一定了解。進到場館後,鄒駿昇也建議讓孩子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避免強迫孩子必須看完場館內所有作品。
鄒駿昇表示,家長在帶領孩子欣賞展覽的過程中,可透過適時提問引發孩子對作品的興趣及關注。例如:「我們一起找出這個展廳裡心目中前三名的作品」、「可以告訴我為什麼它是第一名嗎?是喜歡它的顏色、主題還是故事性?」透過與孩子閒聊般的問答,拓展孩子對美的感受與思考。
他進一步以和孩子一起欣賞國立故宮博物院的《谿山行旅圖》說明,儘管有些家長擔心書畫過於艱深,孩子可能無法理解畫作的構圖與意境,但當孩子在提示下找到畫中的驢子及旅人並因此雀躍不已時,便已對書畫留下了正面印象。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臺北市立美術館兒童藝術教育中心讓孩子在有趣的互動體驗中培養美感。(圖/臺北市立美術館)
探索美學及蘊藏其中的知識
除了事先做功課,許多文化場館精心製作的繪本也是引導孩子探索美的絕佳素材。鄒駿昇曾受邀為國立臺灣博物館創作繪本《捉迷藏》,內容以博物學家追尋雲豹為主題,兼具科普與美感。透過閱讀繪本,不僅能加深孩子對雲豹及各類動物的外型與色彩的認識,也能引導孩子了解台灣緯度及地形,日後當孩子踏進博物館親眼看到動物標本及骨架時,心中便有了更深刻的感觸。

孩子們透過繪本《捉迷藏》的圖像之美,進一步認識雲豹及台灣地形。(圖/國立臺灣博物館)
鄒駿昇舉例,在以鳥類為主題的郵票特展中,除了能看到台灣特有的鳥類及畫家如何描繪牠們的身姿,也可欣賞到國外的鳥類郵票,無論是想單純比較繪製風格,或深入了解背後的生態知識,都能收穫滿滿。鄒駿昇補充,郵票作為展品,由於尺寸很小,所以孩童在展館裡每走幾步就可獲得非常豐富的視覺饗宴,與參觀美術館的體驗大不相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郵政博物館展出的郵票如微型畫作,可從中獲得美感體驗。(圖/郵政博物館)
打開五感迎接美的體驗
鄒駿昇強調,美感不只是單純對顏色、線條、造型的感受,還包括透過這些感受連結到的廣闊世界。當孩子對所見、所感都興味盎然,自然會留意到事物本身流露出的美感。
例如孩子在博物館看過動物標本後,當在動物園看見眼前活生生、會移動、會鳴叫的動物時,感受一定更加深刻。而如迪化街這般融合生活感與歷史風情的街巷也有滿滿寶藏,家長不妨牽著孩子走一趟迪化街,嗅聞香料的氣味、觸摸老屋的磚牆,並和孩子分享這些味道、觸感與生活經驗間的連結,從中體察人文之美。
鄒駿昇建議家長,透過一次次與孩子一同觀察及討論的經驗,培養孩子思考「美」的習慣,當習慣成為態度,無論身處何地都有發現美及創造美的能力,孩子的美學智慧也將逐步地累積。
台北兒童月期間,家長不妨帶著孩子從藝文場館展開美學之旅,並進一步將美感探索融入生活中。
【文 楊越涵・圖 臺北市立美術館、國立臺灣博物館、郵政博物館】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