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學者憂恐有「規模8↑強震」 前氣象局主任回應

民視新聞網
更新於 2022年03月24日01:54 • 發布於 2022年03月24日01:49

生活中心/許沛汶報導

昨(23日)凌晨1點41分花蓮縣發生芮氏規模6.6的強烈有感地震,連同主震在內,花東地區自昨日開始已發生150多起地震,讓不少居民都相當害怕。氣象局表示,此次花蓮6.6地震原因是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擠壓導致,針對有學者認為近年內可能將會出現規模8以上的強震,氣象局前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也出面回應了。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昨日凌晨1點41分,花蓮近海發生芮氏規模6.6的地震,地震深度30.6公里,最大震度6弱位於台東長濱鄉,之後便餘震不斷。根據中央氣象局統計數據,台灣每年會有2到3個規模破6的地震,但去年曾發生5起,到了今年才短短3個多月就已經發生3起,因此,氣象局推測,台灣已進入「地震活躍期」。

由於近年台灣地震現象過於頻繁,因此氣象局推測,台灣已進入地震活躍期。(圖/民視新聞網資料照)

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表示,近3天內不排斥會發生規模5以上的餘震,而頻繁的地震現象也可能會從去年延續到今年,「不只是台灣有這樣的狀況,全世界也有類似的情形,有可能地震的活躍期,已經來臨了」。中央大學地震災害鏈風險管理中心研究員李錫堤也指出,只要進入地震活躍期,所要注意的重點對象就是「海溝型地震」,一旦錯動到海床,地震規模一定是規模8以上,且活躍期的歷程將長達40年。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昨(23日)發生一起芮氏規模6.6的強烈有感地震,氣象局表示「這起地震是當地近49年最大的一次」。(圖/民視新聞網資料照)

不少學者都認為,從歷史經驗來看,「海溝型地震」一定會發生,只是時間早晚問題。但對於台灣是否真的進入地震活躍期,也有專家抱持不同看法,氣象局前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地質板塊複雜,參照的標準並非單一規模或次數就下定論。同時,他也指出,地震週期不固定,不像太陽潮汐能計算,「地震比較像颱風,用兩個颱風間隔推算下一個颱風,我相信老百姓不會相信這種說法」。

《👉加入民視新聞Line好友,重點新聞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20
  • 姜壬水
    到目前為止反正都是猜的,有說和沒說都差不多?
    2022年03月24日04:00
  • 吳小六♡
    學者跟阿南德一樣。都出張嘴
    2022年03月24日04:10
  • Pati
    我記得造成恐慌的話要罰錢不是嗎
    2022年03月24日04:42
  • Helen Chung
    準備好地震包,了解相關的因應措施,每天活在當下吧!
    2022年03月24日04:37
  • Wei Huang
    學者到底是誰? 出來說明的氣象局主任不也是學者
    2022年03月24日04:34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