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

好好說話》面試必考題:上一份工作為什麼離職?最加分的回答是⋯

商周.com
發布於 2021年06月24日01:00 • 易佳蓉 整理

「我看妳上一份工作,工作內容跟妳現在應徵的應該很相近…方便請教一下離職的原因嗎?」這是Elle在近期的面試過程中,第3次被問到這個問題。「先前希望工作能夠更有變化,所以想休息一段時間才辭職的。」語畢,Elle給了面試官一個微笑,希望能為印象加分。

「除了我們公司,妳還有面試其他公司嗎?」面試官繼續提問,「也有面試一些其他的職務,這兩塊都是我滿有興趣的內容。」Elle答。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那方便問一下妳上一份工作薪水的區間是?」聽到面試官這個問題,Elle感覺自己應該很有機會錄取了……卻在幾天後,接到一份「暫不錄用」的通知。究竟問題出在哪裡呢?

面試必考題,考的是什麼?

1.上一份工作的離職原因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透過你的回答,面試官可以概略了解你的個性或者是和他人的互動相處。

例如你覺得「工作比較累,又沒有變化」不要說實話,工作能力需靠成果來判斷;若你只是搬出「工時長」的理由,可能會讓面試官懷疑你是否能力不足?其次,也可能會有「抗壓性不夠」的疑慮。

如果你是因為和主管、同事有相處上的摩擦,也請別老實告訴面試官:「同事很喜歡搞小團體、主管霸道又獨裁,難溝通……」,聽在面試官耳裡,可能只會覺得你是個溝通協調能力不足、難以和他人合作又缺乏向上管理觀念的求職者。

2.除了我們公司,還有面試其他公司嗎?

從你說出的公司、職務,面試官可以清楚判斷你找工作是經過規劃、鎖定特定職務產業投履歷,還是有職缺就投,絲毫不在意自己投了什麼,更別提是否清楚了解自己的能力及喜好。

同時也可以知道你的公司或職務偏好:例如是傳統企業還是新創企業?是較單純的個人作業還是需要和他人互動的工作內容?這些都是人資評斷「你是否適合這間公司」的依據之一。

3.上一份工作薪水多少?

面試時,確認雙方在薪資上是否能夠達成共識的確也是重要的環節。但應該根據求職者的「能力」而非過往薪資水準去議價,之所以會問「上一份工作薪水多少」是種便宜行事的方式。

正確來說,還是需要透過求職者的「期望薪資」去做討論才恰當。

你可以這樣回答

1.上一份工作的離職原因

(X)工作太累、工作內容沒變化

(O)希望工作上能有更多成長的空間(要讓面試官看見你想持續前進、挑戰自己的決心)

(X)薪水太低

(O)因為工作有了……(成果)、考取了……(相關證照),所以希望報酬能夠反映我的能力價值。(透過具體事例說明,為什麼你值得更高的酬勞)

(X)和同事、主管處不來

(O)不適應公司的企業文化(具體說出你不適應的問題點,也許面試的公司也有類似的狀況,而這個狀況是你不能接受的。能在面試時就發現,也不需要再浪費時間!)

2.除了我們公司,還有面試其他公司嗎?

有到其他競爭公司面試:「目前還有XXX,但貴公司是我的第一順位。他們開給我的價碼是……(範圍),但因為……,我更想進入貴公司。」

只有面試這家公司:「目前只有這場面試,因為才剛開始找工作,但我主要找的都是……(類型)的工作,很高興貴公司是第一家。」

3.上一份工作薪水多少?

專業人資的建議是不要撒謊,也不要直接回答。那該怎麼說?

評估招募網站上的資訊是否符合你需求:「我看到徵才網站上說,這個職位的月薪在X萬~Y萬之間,是嗎?如果是這樣的話,符合我的薪資要求。除了薪資之外,我也在意未來的發展以及資源,如果適合後續可以再談。」

到了二面、三面,直屬主管面試完了,再和HR談薪水的時候:「我能理解,但不好意思我覺得這是隱私不方便透露。想再確認一下,這個職位的月薪能夠給到Z萬以上嗎?如果可以,我還是非常感興趣。」

*本文參考整理自微信公眾號瞎說職場職場熊報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2
  • chicheng
    做人不要這麼沒尊嚴
    2021年06月25日08:56
  • Clark
    以下是來自一位資深媒體人對於台灣目前新聞現況的觀察與沉痛呼籲 不禁感嘆 社會淪落至此也不感意外了 現在新聞的墮落程度可見一斑,成天使用聳動標題但內文貧乏言之無物: 恐、慟、驚、疑、竟、傳、擬、傻眼、直搖頭、第一槍、坦言、直呼、始料未及、後果不堪設想、險象環生、網笑稱、網直呼、網稱、網譏、網酸、網怒嗆、網飆罵、網反酸、這個人、這句話、這樣、出爐、曝光、說話了、回應了。 到底夠了沒有? 知恥嗎? 這就是所謂的新聞專業及第四權的水準嗎? 每天結果出爐曝光,某某回應了 誰誰又說話了 試問當事者原本是啞巴 不能說話嗎? 此外 首當其衝 颱風一來的萬年名詞 全因這件事 所以到底是哪件事 網瘋傳 到底是哪個網站?哪個網友在傳?誰啊?自己腦補的? 恐違法 恐恐恐 我看比較像是恐龍新聞吧..? 擬開罰 擬擬擬 用擬就是不會的意思 最重罰 哪次罰最重了? 朋友們加油好嗎? 要知道長進 素質要提升 新聞不該是剪剪貼貼 沒深度探討及後續追蹤 淪為速食新聞 好可惜... 新聞及傳播系的學生看到如此之墮落 情何以堪 可悲新聞已淪為沒營養卻霸佔網路資源的象徵 未來的他們也將進入此糟糕惡劣的環境 沉痛筆
    2021年06月24日04:59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