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機會成本如何讓生活更美好

股感知識庫Stockfeel
更新於 2019年06月27日06:22 • 發布於 2019年07月19日02:17 • Nick

通常在有關經濟學的書籍、課程都會提到「機會成本」,明確的定義如下:「決策過程中面臨多項選擇,當中被放棄而價值最高的選擇」,通常都會附上一兩個親民的例子,像是小安決定要向公司請事假,參加旅行團海外度假,其中小安的機會成本是請假一天拿不到的薪水 2,000 元,而小安身為一位理性的決策者,代表海外度假的價值高於 2,000 元,所以他決定去海外度假。機會成本像教科書說的這樣,無處不影響著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的思考。

機會成本=外顯成本+隱含成本

其實在日常生活裡的大小決策,不知不覺都是依循著機會成本來幫助我們思考、做出判斷,這時可以將機會成本分成兩部分來看:外顯成本是實際支出的費用,而不能以金錢準確衡量的價值可以統稱為隱含成本;後者因為無法量化,往往左右我們做出判斷。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以前面提到的小安為例,她決定海外度假,放棄的公司薪水 2,000 元其實是屬於外顯成本,並不包括隱含成本。隱含成本可以包括時間、能替公司貢獻的效益等等,綜合一起評估,才能得到一個更完整的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應用在投資理財,則可以分成以下兩個層面:分別是選擇「投資標的」和如何決定「投資方式」。

如何選擇投資標的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關於機會成本,華倫・巴菲特與查理・蒙格有段很精彩的討論,直接轉述在這邊與大家分享,「我想要討論一個對投資很有幫助的想法:機會成本。如果有一個可行的想法,認為它有很大的機率能夠表現得比其他 98% 還要好,就直接把其他 98% 的選項劃掉吧。」以投資股票為例子,因為手上的資金有限,所以只能從眾多公司選出幾個來投資,如果我們已經知道投資 A、B 公司比其他公司都還要好,那為什麼還要浪費時間去考慮其他公司呢?這邊如果應用機會成本的概念,花費考慮的時間都會被計算在選擇 A、B 的機會成本中,如果機會成本越高,那這個選擇就越沒有價值。「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 BRK.A-US)經常花約兩秒鐘的時間在選項中做出選擇。我們已經知道 X 選項比其他新選項還要好,為什麼還要浪費兩秒鐘的時間去思考新的選項?許多人不曾思考過這個問題,大家總是在一匹馬、一隻兔子和替代品當中做出選擇,想要多元化投資,就很容易陷入機會成本並不重要的想法,但事實並不如你所想得一樣。」蒙格後來又補充道。

正確的投資方式

投資的方式很多種,不正確的投資會讓你每天坐立難安,無時無刻都在煩惱手中購買的金融商品,無形之中,所投入的時間其實是報酬背後那最昂貴、無法量化的機會成本。正確的投資,應該是抱持著好好研究、徹底了解的態度,慢慢的便可以花更少的時間獲得預期報酬,投資才會幫助你讓人生變得更好,而不是剝奪時間的劊子手,所有生活中重要而美好的事物,永遠是相對的機會成本。【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