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世紀路思義 貝聿銘博士紀念論壇」 6月18日東海大學登場

勁報
更新於 2019年06月12日08:48 • 發布於 2019年06月12日08:48

(勁報記者張亞痕/臺中報導)東海大學校園與路思義教堂的設計者,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華裔美籍建築師貝聿銘博士,於上月以102 歲高齡辭世。他一生熱情成就的建築創作,多數已成為全人類建築藝術的經典文化資產。東海大學將於6月18日下午在路思義教堂舉辦「世紀路思義貝聿銘博士紀念論壇」,邀請到國內外重要學者與建築師們探究其建築的深厚影響。

貝聿銘的建築融合西方文化的理性簡練,與東方精神的優雅從容,將抽象性的空間幾何,在光與影的變化渲染下,轉化為撼動人心的詩意感知。其創作,驅使建築的角色超越了日常性的生活容器,進一步指向精神性的視覺藝術。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作為現代主義建築的堅實信奉者,東海大學校園設計規劃是貝聿銘建築師初試啼聲的重要實踐,其融合中西方思想的創新理念有其指標性的歷史意義。東海建築系主辦此次「世紀路思義:貝聿銘博士紀念論壇」,邀請到國內外能從歷史縱深重新窺探這位現代巨匠的精神文化遺產之重要學者與建築師們。

特別是美國哈佛大學設計學院、東京大學工程學院的亞洲建築史教授建築史教授 Dr. Seng Kuan,來分享貝氏早期在亞洲文化中建築實踐的獨特思路。Dr. Seng Kuan曾在貝先生百歲時,在美國哈佛大學、香港大學兩地籌辦國際研討會 Re-thinking Pei : A Centenary Symposium。

寄望透過本次國際建築論壇,回應路思義教堂甫成為台灣現代建築國定古蹟,及錨定在歷史脈絡下,橫跨東西文化的貝聿銘建築師對於東海、台灣乃至於亞洲建築的深厚影響。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