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圖、文:記者涂俊緯、黃雋永
服過兵役的人,對防護面具一定不陌生,尤其是在進到毒氣室後,由於無法控制自己的鼻水、淚水及口水,更會懷念防護面具的好。但說到防護面具,除了大家所熟知的「T3-75」外,隨著時間的進展,還有多種不同形式的面具存在。
最早所研發的防護面具可回溯到民國62年,該面具名稱為「62式防護面具」,為雙視窗、單濾毒罐型;相隔10年後,「72式戰車人員防護面具」問世,外型除了與62式防護面具雷同外,另外增加了飲水座、物理揚聲系統及視力校正器。
至於多數人所熟知的「T3-75防護面具」,是在民國75年研發完成,採用橡膠頭帶、單濾毒罐,重量達1430克,也是所有面具中最重的一款;之後在民國92、94年,「T3-92防護面具」與「T3-94防護面具」相繼問世,但囿於國防預算,並未被採購。
直到最新的「T3-102防護面具」研發完成後,已改良為單視窗、尼龍彈性頭帶、雙濾毒罐式及電子揚聲系統,音量可達85分貝以上,總重量減輕至1000公克,除便於官兵攜行外,面罩防穿透時間也大於146小時,將成為國軍未來主要的單兵裝備,提升核生化防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