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紐約「後花園」的中央公園,面積廣達843英畝,從公園的最南走到最北,總長竟超過4公里遠,而從最東走到最西,也有大約800公尺距離,為水泥叢林曼哈頓保留了一大片長方形的綠色地帶。
延伸閱讀:一篇了解曼哈頓下城街區特色,感受紐約大蘋果哲學
公園內有大片草坪、小山、水塘及運動場,而總長達93公里的步道也讓紐約人在曼哈頓市中心就能親近大自然。尤其在公園中段大湖與貝爾維德城堡之間的「The Ramble」,錯綜複雜的地形的確很有種在山林漫步健行的錯覺,直到看見遠方高樓大廈的樓頂,才驚覺自己其實從未離開過城市。
泛舟和搭乘馬車市公園裡最受歡迎的兩種活動,最多4人乘坐的小船可在租借中心租借,輕搖槳櫓,隨興之所至泛舟於大湖(The Lake),這便是紐約人從小印象中的悠閒。
而公園南邊幾乎處處都可見到等待載客的馬車,這些馬車以分鐘計價,通常為3美金。隨著馬蹄噠噠的聲響,緩緩行進在公園的林蔭之間,要擁有貴族般的享受,在紐約一點也不難。
向拯救孩童的狗英雄致敬
公園裡的公共雕塑不知凡幾,像是公園東側靠近動物園的地方,有隻名為「Balto」的西伯利亞哈士奇銅像,這隻狗是1925年阿拉斯加「諾姆血清救援雪橇隊」的狗隊長之一,牠的故事曾被環球影業拍成動畫片,在美國可說是家喻戶曉。
孩子們的攀爬樂園
而位於75街附近水池北岸,則有座「愛麗絲夢遊仙境」雕像,愛麗絲與瘋帽人坐在巨大的蘑菇上,伴隨著貓與兔子等角色,也是公園裡經常入鏡的地標。
在曼哈頓的市中心遇見企鵝
卡通《馬達加斯加》中,故事開始的場景就是這座動物園!中央公園動物園最初只是在公園中的動物展覽,後來慢慢發展成動物園的規模,並以原生環境取代籠子,成為紐約兒童最喜愛的假日去處。
目前在動物園裡可看到雪豹、棕熊、海獅、狐猴、企鵝等150多種動物,而過去在動物園裡還真的有隻像愛力獅一樣的動物明星──一隻名為Hattie的大象,雖然那已是二戰之前的往事了,但就像林旺之於台北動物園,Hattie在這裡仍有其象徵性的地位。
緬懷永遠的約翰藍儂
中央公園西側72街的地方,有棟建於1884年的豪宅公寓,名為「達柯他」(The Dakota),據說這是因為當時地處偏遠,人們調侃這裡就像住在遙遠的達柯他州一樣。這裡住著許多赫赫有名的明星,但人們達科他的印象卻始終和披頭四主唱約翰藍儂連在一起,因為1980年12月8日,藍儂就是在這棟公寓前被瘋狂歌迷馬克查普曼槍殺,一般認為有可能出於宗教因素。
為了紀念藍儂,中央公園在靠近達科他公寓的一隅闢了處小小的廣場,並以藍儂在1967年所寫的名曲《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起名為「草莓園」。廣場中央以黑白相間的馬賽克地磚拼出一個圓形圖案,當中寫著藍儂另一首經典名曲──高唱世界大同的《Imagine》。即使30多年過去,每天仍有不分年齡的無數歌迷前來,為藍儂獻上鮮花致意。
中央公園最浪漫的場景
沿著The Mall大道走到底,便是中央公園內最有名的風景──畢士達噴泉。噴泉主體是位水中天使(Angel of Waters),在她下方的4名天童分別象徵和平、純潔、健康與節制,這是女雕刻家Emma Stebbins的作品。
這座噴泉背倚公園大湖The Lake,周圍則以紅磚鋪成廣場,從露台上看去,有種來到歐洲皇室城堡的浪漫感,也因此這裡成了紐約人拍婚紗照的萬年場景。
公園內的制高賞景點
貝爾維德在義大利文中是「美景」的意思,當年沃克斯興築這座混雜羅馬與哥德式樣的城堡,就是希望打造出中央公園的制高點,用以欣賞公園內的草地、森林、水泊與公園外的城市風景。
後來城堡有很長一段時間被作為氣象觀測站之用,直到1983年才又重新開放大眾登樓賞景。目前城堡1樓則是公園內5個遊客中心之一。
莎士比亞戲劇節的演出場地
戴拉寇特劇場建於1962年,是座擁有1,800個座位的露天劇場。這裡的年度盛事是每年6~9月晚間20:00(週一除外)舉行的「莎士比亞戲劇節」(New Shakespeare Festival),該活動完全免費,期間從每天中午12:00開始發放票券,每人限領2張,直到送完為止。由於觀眾相當踴躍,有興趣的人別忘了儘早排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