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兌現「擴大新藥新醫療科技預算」承諾 給病人活下去的機會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自費標靶藥物超過四年,總費用逾 700 萬的肺癌病友陳媽媽,好不容易在今年 初等到該標靶藥終納入健保給付,卻又因未經化療失敗的健保給付條件卡關, 陳媽媽的女兒苦笑說本以為該藥納入健保後,家庭經濟可以獲得喘息,現在只 能無奈又無力地面對不符合臨床實證的給付條件,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為滿足癌症病人用藥需求,近兩年健保署致力癌症新藥納入健保給付,112 年迄今納入 健保的品項數相較是 110 至 111 的 2 倍之多,然而看似漂亮的數字下,卻暗藏不符合國際治 療指引的限縮條件,藥品「被迫瘦身」成為常態。癌症希望基金會統計了 108 年至 113 年 8 月期間,納入健保給付的癌症新成分新藥項目共 48 項,67%的條件限縮未符合國際臨床指引, 常見限縮條件有「限縮時間或療程」、「限制使用對象」、「不得並用或替換」等三種情形,導 致許多癌友「看得到、用不到」,這可能是導致台灣癌症存活率落後其他國家的原因之一。
健保會即將於本周三(9/25)進行 114 年度總額協商討論,鑒於歷年新藥新醫療科技預算爭 議不休,癌症希望基金會與臺灣病友聯盟共同呼籲,期望在總額協商討論中能夠合理保障新 藥新醫療科技預算,不要強迫瘦身,未來更應逐步擴大規模,以改善新藥不合理被限縮的情況,確保病人受到即時適切治療,賴總統宣示之 119 年降低癌症死亡率 1/3 才有機會成真。
6 成 7 的藥品給付條件與國際治療指引有”距離”
為了具體揭露台灣新藥納入健保的困境,癌症希望基金會特別統計了 108 至 113 年 8 月 期間,納入健保給付的癌症新成分新藥共 48 個品項,有 67%的給付條件不符合國際指引,其 中血液癌症共 16 項,全部都被設限,位居十大癌症首位的肺癌 8 項新藥中有 50%被限縮、乳 癌 8 項新藥亦有 62.5%被限縮,常見的限縮條件有三種。
1. 限縮療程或時間:常見如乳癌標靶藥限縮 24 個月、多發性骨髓瘤標靶藥限制療程等。
2. 限縮使用對象:如晚期才可以使用、未經化療失敗不得使用等。
3. 不得併用或替換:如免疫治療無效不得再申請標靶藥物的健保給付。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前副院長暨胸腔外科陳志毅醫師指出,以肺癌為例,僅從健保給付規範的文字看似限制不多,但臨床用藥上卻有一些「緊箍咒」,讓醫 生為病人開處方時綁手綁腳,例如:有些標靶及免疫治療藥物,就限縮用於晚期肺癌,或兩者不同機轉藥品(如標靶與免疫)有不得替換的限制。他比喻,如果把抗癌形容成打仗,身為作戰 指揮官的醫生卻無法自如派遣適合的作戰部隊,甚至海、陸、空還不能合併作戰,無法用最適當的「戰略」幫病人打仗,將會大大影響治療效果及存活率。 台中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也表示,血液癌症新藥被限縮情況嚴峻,雖能理 解健保預算有限,無奈之下必須妥協,但臨床上也看到許多病人只能自費咬牙苦撐或放棄治 療,希望健保能改善給付條件,讓治療更接軌國際。
民眾更意識重大傷病保障不足 新藥新醫療科技預算應寬列
癌症希望基金會於今年 8 月 15 日展開三周的網路調查,共蒐集 1,225 份民眾回覆,調查 結果顯示,70.7%民眾認同調漲健保費以充足健保資源,應優先給付治療效果好的藥品 (72.1%),其次是給付癌症等嚴重疾病的藥品(66.2%)。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蘇連瓔表示,民透過這項調查最重要的發現是民眾健康保障意識愈益提升,多數民眾已感受若一旦罹患癌症等重大傷病,健保保障力不足,自費成常態,因此甚至願意個人多付出以求更多醫療保障。 她表示,樂見目前衛福部長承諾不漲保費,會先從調漲補充保費、政府投資等著手來增加健保預算。
健保為民眾醫療照顧之根本,在進行健保總額協商前夕,癌症希望基金會、臺灣病友聯 盟理事長吳鴻來、臨床醫師、病友家屬一起站出來,齊聲呼籲衛福部、健保署、健保會委員們重視病友用藥困境,在預算協商時能秉持專業,貼近病人需求。下一階段,政府應參考前瞻式評估、國際治療指引及估算未來通過百億癌症新藥基金驗證的新藥,逐步兌現健康臺灣 推動委員會承諾之「擴大新藥新醫療科技預算」政策,才是解決病人用藥困境的根本之道。
每位癌友都在與時間賽跑、爭取一線生機,透過充裕新藥新醫療科技預算,改善健保限縮給付的狀況,使其更符合國際治療指引,幫助病人接受及時適切的治療,才能真正兌現賴總統健康台灣政策中「擴大新藥新醫療科技預算」的承諾。
來源: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