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Adobe Firefly
市場風險
大盤指數ETF的主要風險是市場風險,這是所有投資於股票市場的投資工具都面臨的一種系統性風險,而且系統性的市場風險是無法規避及分散的(undiversifiable)。
「指數ETF」通常追蹤某一市場指數,例如:SPDR標普500指數ETF(SPY)所追蹤的就是標普500(S&P 500)指數,或是元大台灣50(0050)所追蹤的則是台灣50指數,這意味著當整個市場表現不佳時,ETF的價值也會隨之下跌。
由於「市場風險」是來自整體經濟或市場的變動,無法通過分散投資來降低。無論是經濟衰退、地緣政治衝突還是利率變動,都可能導致市場整體下跌,影響指數ETF的表現。
投資者應該要了解,儘管指數ETF具備廣泛的市場覆蓋,但仍然無法避免市場整體波動帶來的損失風險。而能有效分散「區域性」市場風險的方法,就是投入占美國中型指數的ETF,例如:Vanguard中型股ETF(VO)、囊擴美國全市場的Vanguard整體股市ETF(VTI)、以及包含全球市場的Vanguard 全世界股票ETF(VT)。
我們可以比較圖1發現,Vanguard標普500指數ETF(VOO)的風險評分,以及標準差(即所謂的波動)略高於VO(Vanguard Mid-Cap Index Fund)。因此,VOO面臨更高的市場波動,但有更高的風險調整後回報。
圖1:2檔ETF風險比較:VO vs.VOO
圖片來源:晨星
追蹤誤差風險(Tracking Error)
追蹤誤差是指「ETF的實際表現」與其「追蹤的指數表現之間」的差距。雖然指數ETF的目標是精確追蹤某一市場指數,但由於「管理費用、現金持有量、再平衡(rebalance)」及持有現股還是期貨等因素的影響,ETF的表現可能與指數產生偏差。較高的跟蹤誤差會影響投資者的預期回報,尤其是在市場波動劇烈時,這一風險會更加明顯。
這種風險在以ETF持有期貨契約更為明顯,我們比較從下圖2比較「美國石油指數基金」(USO)與「SPDR能源指數基金」(XLE)的追蹤誤差時,可以考慮它們的操作方式對追蹤誤差的影響:
USO主要使用「原油期貨合約」來跟蹤油價表現。期貨合約的操作容易受到期貨展期(contango「正價差」或backwardation「逆價差」)的影響,這可能導致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的偏離,進而影響USO的表現。
當期貨市場處於「正價差」(遠期合約價格高於近期合約價格)的狀態時,USO每次將到期的期貨合約展期至下一個月的合約時,必須支付較高的價格,這會對其回報造成負面影響,增加追蹤誤差。
因此,USO的價格與指數和分類基準之間有明顯偏離。XLE(Energy Select Sector SPDR Fund): 主要投資於能源相關的股票,例如: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 Corporation)、雪佛龍(Chevron Corporation)等大型能源公司。這些股票的價格直接反映公司基本面以及能源市場的變動,因此XLE能更準確地追蹤能源股指數的表現。
所以ETF如果主要以現股交易為主,則受到的市場波動影響相對簡單透明,不會受到期貨展期的成本或其他期貨市場因素的干擾,這使得這樣的指數ETF追蹤誤差相對較小,與指數走勢更為接近。
圖2:2檔ETF比較:USO vs.XLE
圖片來源:晨星
費用風險
雖然指數ETF的費用比主動型管理基金低,但仍然存在管理費用等開支。這些費用會隨時間侵蝕投資者的回報。投資者需要仔細檢查ETF的費用率,特別是當2檔ETF追蹤相同的指數時,選擇費用較低的可能會帶來更好的長期收益。
假設,起始投資本金均為$10,000元,年化報酬率均設為10%,比較下面幾檔標的:
1.VOO費用率:0.03%。
2.SPY費用率:0.095%。
3.0050費用率:0.3%。
4.富邦富邦基金費用率:1.0%。
如下圖3,VOO和SPY因費用率低,2者在40年後的最終結果相差不大!VOO略優。富邦富邦的費用率最高(1.0%),在長期投資(40年)後的實際回報最差,顯示了高費用率對複利效果的嚴重侵蝕。與VOO相比,最終回報少了超過1萬5,000元。
圖3:費用率比較
圖片來源:財經博士生
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指的是在不影響價格的情況下,投資者能否迅速買入或賣出ETF。雖然大多數大型指數ETF擁有良好的流動性,但某些較不知名的指數或市場可能缺乏足夠的流動性,導致在需要買入或賣出時,投資者可能無法獲得理想的價格。當市場波動劇烈時,流動性風險可能更為顯著,投資者可能會面臨困難,無法及時進行交易。
簡單來說,這種風險會導致無法成交在合理價格。當流動性風險過高時,可能會造成資產大幅度的偏離當時合理價格。之前的一些發文引起了一些「ETF投資者」的回響,我們就此來討論用衍生性商品(例如:SWAP「交換契約」、Futures「期貨」)所操作的ETF造成的流動性風險。
元大元石油ETF(00642U):
操作工具:
元大元石油ETF主要透過「石油期貨合約」來追蹤油價的波動,而非直接持有實際的石油資產。
流動性風險:
在期貨市場上,當市場處於正價差(期貨合約展期成本高於現貨價格)時,ETF可能需要以更高的價格展期合約,這會增加操作成本,進而影響ETF的流動性。
此外,當油價劇烈波動時,期貨市場的流動性可能變得有限,這會導致ETF無法及時調整部位,可能在不利的價格下進行交易,進而增加投資者的損失。
極端市場狀況:
當油價出現異常波動(例如:2020年石油期貨價格跌至負值),元大元石油ETF可能會面臨極端的流動性困境。因期貨合約的流動性不足,可能導致價格與實際資產淨值(NAV)出現極大的偏離,讓投資者承受更多風險。
富邦VIX ETF(00677U):
操作工具:
富邦VIX ETF主要透過「VIX期貨」來追蹤市場波動性指數(CBOE Volatility Index, VIX)。VIX期貨主要用於反映市場對未來波動性的預期,與現貨波動指數不完全同步。
流動性風險:
VIX期貨本身的交易量與市場情緒高度相關,在市場相對平靜的時候,VIX期貨的流動性可能會下降。如果市場突然出現大幅波動,VIX期貨可能會變得非常昂貴,並且合約可能無法迅速展期或調整,流動性風險可能會更為顯著,導致價格與實際資產淨值(NAV)出現偏離。(編按:富邦VIX ETF已於2021年6月清算下市,白話來說,就是此檔ETF已經倒了 )
而以上2檔因為沒有現貨指數或現股可供交易,所以只能使用國外期交所推出的期貨商品。而最近有幾個投資人私下問我關於大盤指數ETF的流動性風險,而大盤指數ETF的流動性風險會是相對最低。
但如果是「槓桿型商品」,例如:正二、正三,反一、反二、反三,都是需要用「衍生性商品」來追蹤指數。所以我們再看回這類商品。而如果使用不同的衍生性商品會有不同的優缺點及流動性風險。
交換契約vs.期貨
一般可以用的是交換契約、期貨 (我目前觀察的台灣幾檔槓桿型指數ETF大多為期貨,主要是因為很難找到交易對手)。從下圖圖4,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正三或反三,都是使用「index SWAP」(指數報酬交換)。
圖4:費用率比
圖片來源:晨星
交換契約相較於「期貨」在某些情況下具有優勢,特別是在投資者尋求特定的風險管理和交易策略時。以下是交換契約優於期貨的幾個主要原因:
1.合約靈活性:
期貨合約則是標準化的,交易所制定了固定的合約規格,包括合約大小、到期時間、交割方式等。因此,期貨不如交換契約靈活,尤其在投資者需要訂合約時。
2.槓桿與資金要求:
期貨交易受到交易所的規則約束,保證金要求由交易所設定並且隨市場波動情況進行調整,通常槓桿比例受到交易所監控,靈活性較低。
3. 避開期貨市場的展期損失(正價差和逆價差):
期貨市場中,當投資者持有長期期貨頭寸時,必須定期將到期的期貨合約展期到下期合約。如果市場處於正價差狀態,投資者每次展期時都需要支付更高的價格,這將侵蝕投資回報,導致額外的損失。
4. 流動性考量:
期貨合約依賴於交易所的市場流動性。如果某一合約的市場流動性不足,可能會導致買賣價差擴大,投資者難以按期望的價格進行交易,特別是在市場劇烈波動時,流動性風險增加。
5. 交易對手信用風險(早期交換契約會有較高的交易對手風險):
交換契約:
交換契約交易存在一定程度的「信用風險」,即一方可能無法履行合約。然而,隨著清算機構的介入,現在許多交換契約交易經過清算所進行,降低了信用風險。此外,許多金融機構使用雙邊擔保品管理來進一步降低信用風險。
期貨:
期貨合約是透過交易所進行的,交易所本身提供清算和結算功能,因此期貨合約的信用風險幾乎可以忽略,因為交易所擔保交易的履約。
6. 成本效益:
雖然期貨的交易成本較低,但由於期貨合約通常是短期的(例如:3個月),機構投資人必須不斷展期,這增加了額外成本,特別是在長期持有頭寸時,成本會隨時間累積。
整體來說,交換契約在靈活性、槓桿運用、避免展期損失及流動性等方面,相較於期貨有一定優勢,尤其對於需要長期、定制化風險管理的投資者或機構來說,交換契約是一種更靈活且成本效益更高的選擇。
台灣的槓桿型ETF商品
再看回台灣的槓桿型商品,如:元大台灣50正二(00631L),這類商品無法享受交換契約的優點,而主要是透過期貨操作。因此,期貨交易的確會面臨較高的流動性風險。當市場波動加劇時,流動性問題可能會更加顯著。
然而,如果期貨商的「保證金水位」能夠保持在安全範圍之上,那麼在大盤風險極高的時候,可能不至於因保證金不足而遭遇強制平倉(砍倉)的風險。但必須注意,台灣期貨商的「強制平倉機制」通常是以「市價平倉」的方式進行,這意味著當市場出現大幅下跌時,倉位可能會在價格不理想的時候被賣出,導致投資者進一步遭受損失。
這種市價砍倉的方式,尤其在市場恐慌時,會加劇市場中的「殺低現象」,進而進一步惡化流動性問題。當投資者集體恐慌性賣出槓桿型商品時,市場流動性可能迅速枯竭,買賣價差擴大,導致交易困難並加重價格波動。因此,期貨交易中的流動性風險在這些情況下是不可忽視的。
結論》以元大台灣50正二為例
根據最近的資料所顯示(下圖圖5),元大台灣50正二持有「台指期1萬5,400口」以及「 1,200口0050期貨」,所需的保證金為新台幣38.58億。但根據資料顯示,他們實際存入的保證金高達233.39億元新台幣,約為所需保證金的6倍。
這意味著,如果一般投資者以原始保證金水位操作,當台股下跌約340點時就需要追繳保證金,但對於元大台灣50正二來說,他們可以承受至少1,700點的下行風險而不需要追繳保證金。此外,該基金的現金水位也保持在相對較高的水準。
因此,整體來看,即使在大盤出現劇烈下跌的情況下,元大台灣50正二因追繳保證金而產生流動性風險的機率相對較小。
圖5:元大台灣50正二資料
圖片來源:元大投信
本文獲「財金博士生的雜記」授權轉載,原文: 認識ETF的風險
延伸閱讀
▶ETF為何成為投資顯學?究竟分散了什麼風險?ETF適用「股債配置」嗎?
▶Alpha、Beta是什麼?風險還是報酬?Alpha、Beta、Smart beta一次看懂
小檔案_財經博士生的雜記_簡憶茹
學歷:台科大財務金融研究所、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金融與不動產博士候選
曾任職於金融業,現在比較熱愛金融教育,預計今年秋季會前往瓦爾帕萊索大學出任訪問教授、兼學生管理基金顧問。
FB粉絲專頁:「財金博士生的雜記Yi-Ju Chi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