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習慣當好人、沒辦法拒絕別人嗎?如果你經常覺得在迎合他人,可能是「討好型人格」在作祟。該如何擺脫「討好」的習慣,學會真正愛自己?
你有討好他人的傾向嗎?《慣性討好》一書提供自我檢測方法:
・你無法拒絕內心不想要接受的事?
・你會在別人提出任何意見或評價時,不自覺想符合對方標準和喜好?
・當別人看起來難過或生氣時,你會立刻選擇讓步或妥協?
・你很害怕被別人評價,特別是負評,為此總想做到讓別人滿意?
・對別人的訊息總會秒回,深怕別人覺得被怠慢而不高興?
・你會隱藏自己,不讓人了解你真正的想法或感受?
・若需要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你總是特別緊張,不知道如何開口?
什麼是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常見於那些自我價值感較低的人,他們往往透過讓別人滿意來尋求內心的肯定,因此難以拒絕別人的請求,即便內心充滿了不情願,也會硬著頭皮答應。
諮商心理師歐庭說:「他們可能心裡有一個信念是:我只有讓別人開心,我才是ok的、我才是有價值的,所以他們的自我價值感比較低落,也很容易受到別人的情緒影響。」
父母「有條件的愛」,小心養出討好的孩子
會導致這樣的討好型人格,很可能源自於原生家庭的經驗。歐庭提到,很多人在孩童時期,感受到父母「有條件的愛」,因此在成長過程中習慣了透過討好來獲得肯定,長大後就會應用到人際關係中。
什麼是有條件的愛?許多父母會告訴孩子,只有表現好,才能得到獎勵或稱讚。「孩子會覺得,好像必須成為某個樣子才能夠被愛,所以我們在親子關係中,不應該把每件事都與獎勵掛鉤。即便孩子沒達到某個標準,我們也應該讓他知道:即便你不是這個樣子,我也依然愛你,你依然有你的價值,」歐庭強調。
討好型人格常忘記愛自己,要學會劃清界線、適時拒絕
討好或許是在新環境或關係中,最簡單快速博得好感的方法,卻不是長久之計。因為當你習慣於幫助他人,對方很可能視為理所當然,一旦你開始拒絕,對方可能感到不滿,這樣的情況下,討好型人格的人會更加害怕拒絕,進而更加討好,最終陷入難以自拔、讓自己身心俱疲的惡性循環。
如何多愛自己、擺脫討好型人格?不妨試試以下做法:
1.自我認識:首先,了解自己討好他人的原因,這是擺脫討好型人格的第1步,認識到自己不必依賴他人的認可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也可透過專業心理諮商幫助了解討好背後的原因。
2.學會適時地說「不」:這是最直接,但也是最難的一步。要練習如何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堅定地表達自己的意願,當你習慣拒絕他人、不再擔心被討厭時,你會發現自我價值感逐漸提升。
3.學會劃清界限,管理時間:區分事情的重要性和緊急性,可以嘗試製作一個時間管理表,將事情依據「重要」與「緊急」分為不同的類別,當面對他人請求時,能清楚地判斷這件事是否值得投入時間和精力。
延伸閱讀:
潘雨青/放心解憂 心理學定義的「人格」是相對穩定且不易改變的,而「討好」比較像是人類在早期關係互動中為求生存而逐漸發展出的一種模式,一旦把討好的溝通模式定義成一種人格樣態,似乎是告訴大家這是不容易改變的。如果是基於鼓勵大家發展健康的人際關係,或是促進個人的情緒健康而積極做出調整和改變的目的,讓大眾正確地理解「討好」只是一種人際「溝通姿態」並不是ㄧ種「人格」是重要的觀念,因為「溝通姿態」可以透過學習和練習逐漸改變,而人格特質是不容易變動的。
08月31日00:33
林琤淇 要自己討好自己才是啦
不知道這些都是老天爺
精心安排的一票人對你的演出嗎
要恨老天爺嗎 恨出自己敗身嗎
08月31日07:50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