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面試準備或流程有任何疑問,都可以問我。」Google 台灣公關經理黃冠蓉回憶剛獲得 Google 面試機會時的情景。當時,她心急如麻,不知應該如何準備,Google 安排的招募人員(recruiter),主動傳來這樣的訊息。
那時,招募人員跟她分享面試官的觀察重點:比起答題速度與準確性,Google 希望應徵者清楚闡釋解題背後的思考過程。Google 台灣人資長呂亞樵說:「我們希望盡最大程度努力,幫助人才找到適合他的位置,發揮他們的實力與潛力。」因此,面試目標並非考倒應徵者,而是創造一個「交換資訊」的機會。
這正是 Google 替每位面試者安排招募人員的用意,除了幫助候選人熟悉徵選流程,還能針對他們的特別需求,例如聽力受損、講話語速較慢等狀況,提前安排不同應答方式。當每位應徵者都能充分表現自己時,面試官更能客觀評估候選人的特質與職缺的適配程度,比較不會錯失適合的潛在人選。
對 Google 來說,「適合的人才」其實有明確定義。呂亞樵表示,他們希望尋找協助企業創新的人,細究特質,是「能在不確定性的環境下,應用經驗與團隊共創一個新的解決方案。」
明確定義職缺需求與特質,用「4象限」評估人才
在這個前提下,Google 訂出4個人才評估象限:一是職缺所需的專業能力(role related knowledge);二是溝通表達與問題解決力(general cognitive ability);三是具備驅動團隊、管理利害關係人的領導力(leadership);四是符合Google的企業文化(Googleyness),這個象限也讓面試官們在評斷時有統一標準。
而且,各單位在開出招募職缺前,招募人員會基於4象限與他們討論,明確定義該職位的需求與能力特質。例如,主管職會比一般職位更重視領導力,該職缺的領導力分數比重較高。
面試時也要「360 度評估」,盡可能展現候選人的全貌
Google 的應徵流程分成履歷篩選、電話面談與面試等 3 個階段,前 2 關是做候選人經驗與職缺需求能力的匹配。通過之後,Google 通常會安排 3 次以上面試,可能會由團隊成員、跨部門成員或部門主管擔任面試官。
這麼做的原因,是盡可能用 360 度的評估機制,展現每位候選人的全貌,「我們不是神,沒有辦法看透這個人的全貌。」
再者,Google 是一個經常需要跨部門溝通與支援的環境,如果共事夥伴在人選上有一定的共識,對於促進團隊合作也有幫助。舉例來說:人資單位經常跟公關單位匯報消息,就會邀請公關同仁協力面試新人。
有趣的是,在 Google 不只有主管才能面試新人,任何想為招募盡一分心力的同仁都可以報名參加。Google 設計一堂「面試訓練課」,內容涵蓋人才評估4 象限、引導問答技巧,確保面試品質與評估標準的一致性。參加者只要通過訓練的考試,並每年完成一定時數的複訓,就擁有面試官資格。
為了讓招募過程更加嚴謹、公平,Google 將「參與面試」和「決定應聘」的權力分開,降低個人的主觀意識。最終決定權不是由面試官共同討論,而是招募人員將所有面試官的評估結果彙整成書面報告,送交「招募決策委員會」,由他們比對原先單位開出的職位需求與條件,做最終的決定。
呂亞樵說:「對 Google 來說,沒有『人』就不會有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競爭力,這是我們花極大力氣建立一套客觀選才方法的原因。」
QA
1. 面試 Google 需要做哪些準備?
遇到英文面談時,請別害怕說英文,只要你能用英文把話講清楚就可以了。另外,請勇於向面試官發問,你花愈多時間把問題問得更明確,就有愈多時間把問題想得更清楚,你的答案也會愈清晰。
2. 面試時有哪些NG行為?
請做你自己,不要為了表現很完美而隱藏原本真實的樣子,更糟糕的是提供一些不真實的答案或資訊。
3. 哪些是 Googlers 必備的特質?
做自己、很有自信,勇於跟團隊合作,還有跨文化、跨職能的溝通能力,最後就是相信自己可以挑戰和創新。
profile
呂亞樵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曾任LINE 台灣人資部資深總監、微軟(Microsoft)大中華區人資顧問團隊資深經理,現為 Google 台灣人資長。
延伸閱讀
Google 殞落成「恐龍公司」?曾是矽谷最夢幻工作場所的它,為何跌落神壇?
學經歷漂亮的人才,為何不適任?原來「這一點」,比能力更重要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