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國家地理》:執政黨讓藻礁激情對決

中時新聞網
發布於 2021年11月16日20:10 • 簡立欣、李柏澔/台北報導
《國家地理》雜誌臉書6日推薦最新一期的封面故事〈藻礁,何去何從〉,卻遭網友「出征」批評立場偏頗。圖為2013年「探索無限-國家地理125年經典影像大展」,回顧《國家地理》雜誌自1888年創刊之經典攝影作品。(本報資料照片)

《國家地理》雜誌臉書6日推薦最新一期的封面故事〈藻礁,何去何從〉,卻遭網友「出征」批評立場偏頗。雜誌社沉寂多日,昨在臉書以〈誰讓藻礁成為激情對決的戰場?〉為題感嘆,無論大潭藻礁、核能、萊豬進口,甚至防疫與疫苗,原本都應基於科學探討,但今日執政黨的慣用模式卻是政治化、兩極化,最後激情對決。

值得一提的是,該篇貼文「藏」在《國家地理》一段內部廣告中,沒點開還看不到,社方似乎想低調又不平而鳴。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國家地理》表示,當初為了釐清藻礁公投爭議,製作團隊數度親往桃園藻礁地區並訪問多位學者。該篇報導指出,桃園藻礁是「生物學上的奇蹟」,每年僅生長0.1公分,經歷4500年構築成綿延27公里的廣大礁石區;由於乍看其貌不揚,早年不受重視,工業與民生廢水與廢棄物長年威脅,僅大潭與觀新藻礁尚稱完好,而大潭藻礁狀態又優於觀新藻礁。

《國家地理》指出,天然氣接收站選址正好在大潭藻礁的位置,經濟與保育的對立於是展開10多年,今日的執政黨在野時還曾大力支持過。既有多年時間緩衝,理應足以尋求替代方案,如今卻交付公投,無論哪一方獲勝,都沒有真正贏家,後果都要由全民承擔。

社方痛心表示,大潭藻礁不是單一個案,而是今日執政黨的慣用模式:核能、萊豬進口,甚至防疫與疫苗,原本能理性討論的議題,如今都變成政治角力,「這種處理模式如果不改變,政府與民眾最終都將陷於作繭自縛的困境,而真相與科學只會離我們愈來愈遠。」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國家地理》雜誌臉書6日推薦〈藻礁,何去何從〉之後,有民眾留言批評雜誌立場偏袒、牽涉政治等,也有網友要求近日最好少貼類似貼文;但也有網友認為專業雜誌報導藻礁議題再正常不過,遭出征與批評實在令人錯愕,要求減少貼文,更無異於是思想審查。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2
  • 楊樹國
    堅持四個同意,人民更有力!人民是主人不是細漢ㄟ!不屈不撓! 民主意識在人民心中,不在綠共黨口中! 一直以來,綠共把民主當口號,把人民當墊腳石,就只能綠共說的算,人民只有被迫屈服、順從,這是不對的!民主是主權在民,是執政者聽人民的,不是人民聽執政者的!如今,該是我們自己捍衛民主之時,人民挺自己,堅持選賢與能,罷大小綠共立委,推翻綠共黨,不再讓執政黨繼續無法無天、為所欲為! 人民如果連執政黨都對抗不了,就不要妄稱是民主國家!
    2021年11月17日16:58
  • sotone 秀聰
    因為萊牛,所以我不敢吃牛肉! 因為萊豬,所以我不敢吃豬肉! 牛肉、豬肉都懼吃,不知還有哪些肉可選? 前政府犯了很多錯誤,所以被趕下台了!現在政府不能因前政府有錯,她就理所當然可以錯下去,如此這般,何必要有選舉?何必要「政權淪替」? 用煤發電不單是空污問題,而是二氧化碳地球增溫問題,用瓦斯發電,一樣産生大量二氧化碳,而且發電費用,是所有發電設施中「最貴」的!到時百姓交的電費,就不只加倍而已唷! 核四被執政黨嚴重污名化,全世界有433座核電機組在運作,正在興建的65座,籌建中的有158座(維基百科資料),它們真的像執政黨所説的那麼恐怖嗎? 世界各國是如何處理核廢料的?當然會有我們足以借鏡的地方。 車諾比核電廠災情慘重,不單是因為核能發電,而是車諾比電廠還製作「鈽彈」所致! 日本核電出問題主要有三: 1、海嘯天災。 2、私人公司成本考量,沒有當機立斷灌水降溫,導致爐心熔解。 3、福島是「核電事故」不是「核災」,不能與車諾比相提並論。 公投綁大選是節省人民的時間和選務經費,這些錢都是民脂民膏,公投是人民直接民權的展現,以免立委和政府勾結,出賣人民利益!
    2021年11月17日07:17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