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Donald Trump)總統勝選,挑起市場對美國聯準會(Fed)後續是否繼續降息的懷疑,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因此在聯準會9月首次降息後2個月間上升了0.71個百分點,創下1989年以來,美國降息循環啟動後、公債殖利率短期上漲幅度之冠(詳見圖1)。這結果讓大買長天期公債、希望賺取債券資本利得的投資人全部套牢。妙的是,從台灣到美國:長債買家都不斷往下攤平。資本雄厚的壽險或法人機構如此做,完全可以理解。因為它們的盤算是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攀高到4.5%,買長債短期(可能是2年~3年)即使套牢,長期可以領息,聯準會後續一旦因為景氣轉差大幅降息,還可再賺資本利得。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不過,資金有限的散戶真能忍受套牢2年以上嗎?美國甚至有投機客在長債價格下跌時,開槓桿加碼每日3倍做多20年期以上美國公債ETF(代碼:TMF),認為交易價已跌到地板(過去3年跌幅83%),一旦反彈就可大賺。用這種搶反彈的心情買債券,不禁讓人想問,既然要搶反彈,為何不去買股票?2024年買台股ETF,豈不賺更多?回歸初心,買債券圖的不就是想賺比銀行定存高的配息嗎?長債2024年總報酬已從4.6%下滑至0.7%,相較之下,美國貨幣市場基金殖利率目前仍有4.5%,即使分析師不斷高喊貨幣市場資金應轉向股市,不過,希望賺無風險配息的投資者仍不斷注資,貨幣市場基金資產規模因此衝高到7兆美元(詳見圖2)。嫌貨幣基金配息低,非投資等級債配息可達6%以上,同樣買債,你會選哪一個呢?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