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AI)推波助瀾下,機器人也備受矚目。近期不論是全球首富馬斯克、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熱門討論議題都離不開機器人。大家都很好奇,為什麼要發展人形機器人?AI與機器人又有什麼關係?最大的門檻是什麼?又有哪些觀察指標?
「目前機器人都還在工廠裡面,但大家希望機器人從工廠裡面走出來。」第一金全球AI機器人及自動化產業基金經理人張銀成直言,以前的機器人,工作場景是要特別去為它量身訂做的,產線可能不是人可以進去的;如此一來,前期的投入金額就比較高。
但其實很多工作、生活場景,可能在辦公室、居家,很難說為了一個機器人,去特別改造。張銀成說,「那就用一個跟我們長得差不多的機器人,去我們可以走路走到的地方、拿東西可以拿到的地方,這就是為什麼要做人形的原因。」現在對人形機器人的期待,不是說像傳統機器人可以把車子舉起來,而是一些繁重或專業的事,可以請它去做。兩者訴求有很大的不同。
AI機器人的三個重大元素
人形機器人可以模仿人類的各種動作,這一部分是相對容易的,畢竟機器人已經發展很久,從協作機器人開始,機器人小型化就一直在走。在硬體的部分,其實門檻並沒有那麼大,最大的還是在於智慧的部分。
「也就是所謂的AI機器人。」張銀成解釋,需要傳統機器人工作的時候,必須給予很明確的指令,要前進幾公尺幾公分、夾爪需要往下幾公分,要夾多重的東西?但AI機器人必須很聰明,告訴它去把地上掃一掃,它就可以知道地上是指哪邊?哪些污垢就要去找相對應的清理工具。「這就是一連串所謂智慧的展現,與AI最有關聯的。」
如果再把AI展開來看,AI最主要的三個重大元素,第一需要有大量的資料,第二需要處理這些資料就需要有算力,第三當然需要很聰明的模型。
張銀成指出,這當中最大的門檻,是資料的取得。不同於ChatGPT,所需要的文字或是影像,網路上有一大堆;但機器人所需要的,是與周遭環境3D場景互動的這些資料,就很少很少了。
也就是說,在把AI這個技術,要從所謂的虛擬軟體世界,帶到實體世界的時候,很大的門檻就是在資料的取得。目前走得最快、而且最有機會可以當作是AI機器人發展前景觀察指標的,就是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發展進度。
「可以把電動車想成,就是一個四個輪子的機器人,而且它又更簡單一點,因為車子只有在平面上開,還不會飛起來。」為什麼要觀察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呢?放遠全球,目前可以幫自動駕駛去大規模收集資料的,走在最前面最多的就是特斯拉。所有車主,邊開車邊幫特斯拉收集資料。
張銀成觀察,即使特斯拉自動駕駛已經有長遠的進步,但距離真正理想中的、所謂全自動駕駛,還有一段時間。何況今天還沒有哪一家公司,包括特斯拉,有大規模的機器人部署在各式各樣的場景,來幫忙收集資料。「國內外對於AI人形機器人有很大的憧憬與想像,的確發展是非常快,也很有前景,但需要給它多一點時間。」
至於有哪些觀察指標?剛才提到,AI有三個重大的支柱,包括它的算力、資料以及演算法。第一個最基礎的當然是算力,基本上,目前全世界特別在AI訓練這方面,90%以上都是用輝達(NVIDIA) GPU,所以NVIDIA的資料中心營收數字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往後幾年還是會保持非常領先、很難看得到車尾燈。
第二點,因為NVIDIA GPU不是一般人或一般企業可以負擔的,一張H100就要3萬美元,如果要建個一萬張集群的就要3億美元,10萬張就30億美元,一般會用租賃的方式,特別是對一些中小企業來說,可能就跟所謂的雲計算公司直接租賃這些算力,像微軟的Azure,或者是Amazon AWS,或者是Google Cloud。所以,另外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前幾大的這些雲計算公司、公用雲服務公司,雲服務業務的營收也是重要的觀察指標。
基礎模型發展速度趨緩,各式應用崛起
長期觀察美國市場,張銀成認為,目前畢竟需要大量的算力、資料,以及頂尖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去設計優化模型,一般來說大概都要10億、20億美元以上營收的公司,比較有機會去做這些事情。
此外,畢竟AI這兩個字母已經很夯,很多公司就算本身業務可能跟AI差了十萬八千里,但就會想要把公司名稱或產品或營收掛上AI,還是必須要仔細檢視是否真的在發展AI,或者只是硬扯上邊。
比較具體的,可能還是在偏向軟體,或是可能看起來是一個硬體產品,但它實質上是做軟體的;例如機器視覺的檢測,或許是一個鏡頭,或是一個聲音,但它其實就是收集資料,然後用AI去做判斷,這種也會有機會受惠。
張銀成指出,基礎模型進步的速度不會像三、五年前那麼快,但是,會從研發端走向應用端,也是在商品化這個階段會投入更多的心力。以前可能更會著重在上游,包括半導體製造、晶片設計,目前可能要慢慢的往中下游去走,例如像資料庫,或者感測器,以及各式各樣的應用了。
「現在不管機器人有沒有營收貢獻度,大家一定會開始積極投入,縱使對公司有明顯營收或獲利貢獻,還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才能展現,但初期投入還是會有相當的前景。」張銀成認為,在AI應用,包括自動駕駛,落地實現的速度會比之前更快,其他還有影像、語音處理,以及教育、醫藥等;或市場較小但可以更快落地的影視娛樂、遊戲領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