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仍然應注意有一些副作用,包括:感染問題及人工髖關節過鬆導致鬆動脫位,都有引起疼痛和行走不便的可能。
高齡92歲的阿公因右側股骨頸骨折至他院接受半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術後近四個月後卻仍覺得右側大腿肌肉又緊又痛,甚至需拿枴杖輔助才能走路,感到不適而求醫,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骨科主任洪豐建醫師指出,一般而言,關節置換術後若已可恢復行走卻仍疼痛不適,就應考慮是否因人工關節置換過緊,以免影響術後生活品質。
洪豐建醫師指出,這位患者因受傷而赴他院接受右側髖關節半人工置換術,雖然僅置換右側股骨頭,但術後近四個月仍感右大腿內、外側肌肉緊、痛,走路須拿枴杖輔助,由於影響生活品質轉來就醫。
洪豐建主任表示,依患者主訴,經X光檢查研判右下肢有輕度下肢過長,造成長短腳,導致產生右側大腿緊繃和疼痛,同時給予打針吃藥止痛,一般復健治療和體外震波鬆筋舒緩治療,再加上足部鞋墊矯正治療。患者在短時間獲得疼痛緩解,行動能力也恢復正常。除此之外,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還應注意的副作用包括,感染問題及人工髖關節過鬆導致鬆動脫位,都有引起疼痛和行走不便的可能。
洪豐建主任指出,隨著人口高齡化,因髖關節退化、股骨頭缺血性骨壞死或骨質疏鬆骨折的增加,有越來越多人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適用者的年紀也越來越大。由於年長者,通常合併有許多骨科疾病,如腰椎退化及骨折或骨質疏鬆,造成脊椎側彎,術前就有長短腳的問題,或長期活動力下降造成肌無力症,關節穩定度差;建議執刀醫師術前應給予詳細評估,事先規劃好患者適合的人工關節大小、長度,避免術後造成患者的不適感。
洪豐建主任建議,在接受置換手術時,除了術前評估,接受執刀醫師規劃股骨頸切除的長度之外,術後復原若已達恢復行走程度,卻仍感不適,就應考慮是否為人工關節太緊或太鬆問題。在衡量改善術後生活品質或經濟條件許可下,或可與醫師討論接受重新處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