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人力銀行發表的 2023 年《員工 C.E.O. 工作價值認知調查報告》中指出,「受到疫情的影響,在職者心境轉保守,對組織的安全與安定更為重視,工作有保障連續兩年第一名,凌駕經濟報酬層面的 4 個項目。……與人際價值相關的變化則是發生在工作與個人生活的平衡及同事間的互動,分別提升到第 4 與第 6 名。」
近年來,台灣的職場生態似乎正在發生變革,員工不僅追求穩定的工作環境,也益加重視工作與個人生活的平衡,紛紛喊出 “ Work hard, play hard “(認真工作、開心玩)的口號。
然而,根據勞動部國際勞動統計資料顯示,2022 年台灣受僱員工平均全年工時為 2,008 小時,名列世界第 6;在亞洲國家中僅次於新加坡的 2,293 小時,但高於南韓的 1,904 小時及日本的 1,626 小時。
資料來源/勞動部;圖/換日線編輯部 製作
此外,勞動部勞工局的統計數據還顯示,僅在去(2023)年因罹患腦心血管疾病及職業性精神疾病申請勞工職災補償的案件數就有 139 件,職場過勞明顯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這使人不禁懷疑,在台灣如此高工時又過勞的職場環境下,我們是否真的能夠實現工作與個人生活平衡?
台灣職場上的過勞,到底是誰的錯?
相信許多人會認同:大部份亞洲人所追求的目標,不外乎就是取得頂尖大學的學歷,擁有高薪並位居令人尊重的職位,成為某領域的菁英,然後可以很快實現財務自由並退休。人們或許會這麼想:「高」和「帥」是天生的,但至少可以靠後天努力來完成「富」的目標吧?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台灣出現一句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點」,所以為了讓我們的下一代能夠加入「人生勝利組」的行列,我們自然而然地當起了「虎爸」或「虎媽」,深信「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或「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才是成功者千古不變的人生腳本。
特別對六、七年級的中年人而言,我們更是從小被灌輸「先苦後甘」觀念,這世代在經過一番努力,好不容易「媳婦熬成婆」,卻發現新世代的年輕人不能吃苦、不能抗壓,於是給他們起了「草莓族」的稱號。因為長久以來毫無底線的責任制,超時工作、高張力成了我們的工作模式,伴隨壓力而來的職場霸凌更已成為理所當然。
我在好奇心驅使下,試圖探索更多現代人過勞的原因時,看到《換日線》有一篇有趣的文章寫道:「我們像是罹患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受到虐待卻對施暴者心懷感激。我們明知自己過勞,但卻對有過勞的機會心懷感激,我們催眠自己,加班是好事,因為它反映出我們的道德和品格,顯示自己有能力為求成功不計代價。我們已習慣這種高張力的工作環境,不但沒有處理根本問題,反而建立一套處理症狀的機制。」這和我觀察到的台灣職場現象頗為相似。
我有一位好友是某大企業的部門主管,日常生活非常繁忙。我一直以為過年期間她應該會有些閒暇,於是在某日中午前打電話想與她聊聊近況,不料卻意外地打擾到她的睡覺時間。我感到非常抱歉,但仍忍不住問她:「過年你們有什麼計劃嗎?」她慵懶地回答道:「通常我工作上都很忙,整天開會,很多事情必須帶回家處理。回到家後,又得應付家裡的事,等到孩子們入睡後才有時間處理工作。常常忙到深夜,睡眠時間非常不足。所以,放假時我就只想好好休息,補眠睡覺。」聽到她這麼說,我相當心疼,但同時也深知這是她個人無法改變的現狀。
回到台灣後,我常會與三五好友一起吃晚餐。然而,在聚會過程中,我經常看到朋友忙著回覆 Line 訊息或接老闆電話,即使這些事情並沒有迫切到需要馬上處理。我忍不住問朋友們:「下班了吧?!為什麼還要回覆 Line 或接老闆的電話呢?」朋友們總是一臉無奈地回答:「是啊,即使下班,老闆還是會打電話來;而且自從有了 Line 之後,下班時間更是愈來愈模糊了。」看到這裡,一些讀者心裡或許會想:「這不是很正常嗎?有什麼好說的呢?」
這讓我意識到,我當年在台灣大型教學醫院工作時,同樣不認為這樣的情況有任何「不對勁」,直到我進入加拿大職場,才驚覺原來我們都太過努力,同時也意識到我們需要打破慣性思維,才能真正開始朝「工作與生活平衡」的目標邁進。
加拿大職場:鼓勵員工適時休息
在加拿大的一些大型企業,每到年底,許多員工都會收到人力資源部門及單位主管的通知郵件,提醒他們如果在當年還有未使用完的彈性休假(Flex day)和年休時數(Vacation hours),除非個人有特殊計劃想要留一些假期到明年,否則基於員工的身心健康考量,鼓勵大家儘快安排休假。除了臨時支援員工(Casual position)外,許多公司並不直接將未休假期折算成現金給員工;因此如果員工沒有安排休假,主管甚至還會直接幫員工安排休假,通常只要在兩週前通知員工即可,具體做法以僱傭合約為主。
我曾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在加拿大人的觀念裡,『工作是為了生活,但生活不能只有工作』。加拿大是有名地重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Work-Life Balance)。不同於台灣近乎習以為常的加班文化,加拿大主管若需要員工加班完成工作,幾乎是以請求的方式拜託員工留下來幫忙,表現出無限感激的態度,主動提醒員工記得填寫加班單申請加班費,一般每到下班時間也會催促員工趕快回家。」
當然,友善的工作職場文化不是靠個人努力就能達成的。我還在另外一篇文章中分析過台灣護理人員的職場困境:「員工不敢請假的原因不外乎:請假會造成單位其它同事的負擔、沒有『實質』職務代理人、請假後工作堆積如山、造成主管對自己的印象不佳等。如何打造出更安全、更快樂的職場環境,除了是醫療機構的課題外,也是一般企業管理階層應該正視的關鍵。」
經過在台灣職場的 10 年歷練,我發現自己常常被過去「慣老闆」的觀念所束縛,在加拿大的工作中也不自覺地延續這些習慣。有時候我會忽略午休時間,或者到了下班時間仍埋首工作,被老闆催促或被強迫離開辦公室。最近閱讀周慕姿諮商心理師的《過度努力》一書時,她提出的一句話震撼了我:「我是不是花太多時間,在他人的期待身上?」這句話喚醒了我對於工作及自我的重新思考。
現代人經常迷失於競爭激烈的職場中,我們都好努力找尋自己生存的價值和位置,卻忽略了發掘自己真正的需求與價值。與新世代的年輕人相比,我們中生代有時候對於他們的工作價值觀及思維很不習慣,甚至貶稱他們為草莓族,然而我們忽略了網路時代及自媒體的興起已經改變了年輕世代。我們其實要反思的是,過去被視為「正常」的做法,實際上是否真的是「正常」。
分享一句加拿大同事對我說過的話:” Work smart, don’t work hard. “(聰明工作,而非努力工作)。公司不會因為少了一個人而停止運作,有時候我們也應該勇敢地說「不」。人生只有一次,讓我們都盡力實現工作與個人生活的平衡吧。
【延伸閱讀】
●學習工作得像個荷蘭人──請假是必須,度假是應該!
●「台灣企業啊,到底還剩些什麼能跟人家比?」──讓員工擺脫職場「過勞」,才有資格稱自己是「幸福企業」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Ted Wu 躺平好不好
04月30日06:19
Canon M. 用愛發電,爛政政策
04月30日11:02
聖月藍風 對台灣來說是平行時空的概念0.0
04月30日11:40
蘇 好會講 要哭出來了
04月30日10:07
Leo哲 臺灣?怎麼可能!!
要不是奴性那麼重怎麼會有台積電?
不是被合理壓榨怎麼會有那麼多大老闆?
不可否認要努力才有機會,但成功絕對不是單靠努力而是要加上:心機 夠狠 沒心肝才能賺大錢。
世代轉換有如季節轉變,需要經歷冷熱交替 生病的傳染,都會有陣痛期。
04月30日13:16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