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有過心悸不適經驗,頭暈、心跳較快,兒科醫師提醒,小小孩也可能心律不整,家長應該提高警覺,如果小朋友突然心跳過快,每分鐘心跳超過180下,務必盡速就醫,查出病因。
「心房頻脈」可能有心悸、頭暈問題,嚴重甚至會心臟衰竭
六歲的阿凡從小就有心悸問題,被確診為「心房頻脈」,因症狀嚴重,好幾次被送至急診,住進加護病房。出院後,必須隨身攜帶心律錶,如發出響聲,代表心跳每分鐘超過180下,必須立即就醫住院。
事實上,阿凡確診後,就規律用藥,持續治療一年多後,仍然復發,嚴重心悸,經過醫師評估後,建議接受手術,來改善左心房心律不整所帶來的危機。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心臟科主治醫師莊傑貿表示,「心房頻脈」屬於心室上心搏過速的一種,又分為陣發性與持續性,前者症狀為心悸、頭暈,後者症狀嚴重,除了心悸之外,還可能心臟衰竭,有致死之虞。
莊傑貿指出,根據2016年美國心律學會及兒童暨先天性電生理學會發表「兒童心律不整治療指引」,「大於5歲或體重超過15公斤,發生兩次以上或持續心室上頻脈者,建議導管治療」。傳統X光導航的心導管手術效果不錯,但X光機每次發射總量約為5000到6000次胸部X光檢查的放射劑量,病童治療過程中接受大量輻射線照射,可能產生副作用。
目前手術治療以「3D導管導航系統」為主,莊傑貿說,心臟為3D立體結構,且受脈搏影響,病灶定位不易,透過磁場或電阻原理,協助定位心導管在體內的位置,就能精準定位,進行冷凍消融、射頻消融,提高成功率。 此外,使用「3D導管導航系統」,病童不會受到任何輻射線照射,減少日後罹癌的風險。莊傑貿說,該院已經完成上百例心律不整導管手術,2018年以「3D導管導航系統」取代傳統X光,現已完成超過50例極低輻射,及40多例完全零輻射心律不整手術,造福孕婦、癌症患者、年輕女性及18歲以下的病童。
莊傑貿指出,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醫療團隊治療過最小「心房頻脈」個案,年紀僅四歲,在無輻射導管電燒後,治癒心律不整,小病童不用再服藥。以往陣發性心室上心搏過速患者接受「3D導管導航系統」心導管治療時,需自費三萬至五萬,所幸2020年3月1日起,健保新增給付兒童無輻射燒灼術「3D立體定位電極貼片組」,適應症為18歲以下兒童一般陣發性心室上心搏過速。
(推薦文章:台灣每年有兩千名先天性心臟病寶寶,心臟超音波、心電圖、疾病基因檢測請一定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