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他是這樣的人,我就不會和他在一起了。」
也許你曾聽過朋友這麼說,或是在一段戀情結束後,這念頭也在自己腦海出現過。彷彿當初自己被愛沖昏了頭,沒注意到對方的一些行為與特質,也許是關係難以維繫的警訊。就算當時有注意到,或有人提醒我們,我們心裡還是會想賭一把!或許這就是愛情難以招架的魔力,明知可能是飛蛾撲火,但只要能一嚐愛的溫熱,都想奮力一試。
只是如果你常在愛裡感覺筋疲力竭,那麼有些訊號,就不得不多觀察注意了。很多行為模式並非突然發生,它都有一段發展的歷史與軌跡,如果懂得分辨,會讓我們在親密關係經營中減少許多非必要的痛苦。畢竟能預測未來的有效指標,從來就不是對方說了哪些情話與承諾,而是他過去一再出現的行為、是更根植心底的人格特質。
在確定踏入一段關係前,你是否有想過:「什麼樣的特質不適合長期交往呢?」,哪些特質不利關係的維持、容易造成衝突與危機呢?我將整理出四大類型,分成上下兩篇與大家分享。
首要避開的特質:低落的自我價值感
指的是一個人在認知上很容易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沒用,也對自己缺乏自信。這樣的人在行為上較顯得退縮、被動,常會用嚴苛的標準貶低自我,也因此很容易陷入憂鬱的情緒中。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不喜歡自己。
但每個人都會渴望被愛,就算是一個不喜歡自己的人,也會希望被別人喜歡。雖然這說起來有些矛盾,就像一個不喜歡自家產品的業務員,卻希望大家來買他的產品一樣。
他在關係中容易用扭曲的方式滿足自己被愛的需求,像是把自我價值完全建立在他人的言語或行為互動上:對方對我好,那我就好;對方對我不好,我就不好。因此容易對親密關係伴侶有過度不切實際的幻想與期待,將伴侶視為自我生命的救贖者,更甚者,他會把這當作對伴侶的考驗,藉由讓自己掉落深淵來考驗對方的耐性與毅力,來證明自己是個值得被愛的人。
作為伴侶的你,可能會需要不斷把他從低谷拉出,等到有一天你發現自己無法再承受,才發現原來這樣的關係不是滋養彼此的愛情,反倒像一座讓彼此受困的監牢、一場耗損彼此的惡性循環。
這讓我想起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裡的一幕場景,電影是關於英國搖滾天團皇后合唱團主唱弗萊迪的故事,當時弗萊迪向喜歡的對象吉姆示好告白,沒想吉姆回他的話竟是「等你喜歡自己的時候,再來找我吧!」,吉姆不是不喜歡弗萊迪,他也被弗萊迪吸引,但是他好清楚,如果一個人不喜歡自己,那他並不是一個適合的伴侶。
他看出弗萊迪的生命有個黑洞,那就是低落的自我價值感,而在世界上沒有一個愛情伴侶,有能力填補這黑洞。吉姆清楚自己沒有能力扮演拯救者,他只想當一個好情人,他需要對方也是,而這得先從弗萊迪喜歡自己、接納自己開始。
那該如何在進入關係前,觀察對方是否是個低落價值感的人?
這樣的心理狀態通常會反映在行為上,比如常批評自己 (ex.「我覺得自己很糟糕」、「別人都比我好」),或是談話中時常透露出一股無能感 (ex. 「我就是沒辦法」、「我不可能做到」 )。另外,他習慣用競爭的眼光看待人際關係,看到他人的成功,會表達自己不如人的一面,或是透過他人的失敗,來肯定自我的能力與價值。
低自我價值感也可能以相反的方式表現,也就是過度自誇與炫耀。比如是在追求過程中,他似乎很怕別人不知道他的好,彷彿比起「想跟你在一起」,他更在乎「如何證明自己很好」。他有可能會透過擁有貴重但是明顯超過經濟負擔能力的物品,讓自己看起來更有「價值」,這背後也可能有著對低自我價值的補償心理,是我們在認識對象時可以注意的地方。
第二個要避開的特質:過度自我中心
關係建立的基礎是彼此的情感交流,但如果對方目光永遠在自己身上,總以滿足自己的需求為優先,在關係中就很容易忽略伴侶的想法與感受,顯得缺乏同理心,且難以與他人的感受連結。身為他的伴侶,你可能難以感受到他對你的關心或被在乎的感覺,有另一半比自己一個人還孤單。
一個過度自我中心的人,常會希望伴侶要滿足自己的需求與期待,甚至把你對他的配合視為愛他的表現。當你配合不了,他會解讀成你不愛了,甚至讓你覺得是你的問題。為了不讓自己有罪惡感,你只好放下自己的感受、勉強配合,而心裡的失落也就一直累積。這樣的關係,其實也是一座讓彼此受困的牢籠。
另外,他們也容易用控制的方式維繫關係,導致身為伴侶的我們,常會有種難以做自己的窒息感。有的時候,我們可能以為對方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是愛的表現,但其實未必。對我而言,這些照顧行為都可能出自他的自我期待,是他做了會開心的事(搞不好他的開心程度還比你高)。
因此,我認為當我們在看一個人是否適合作為伴侶時,比起觀察他有多體貼浪漫,反而要注意兩人遇到衝突、意見相左時,他是會情緒化的表達不滿、搞失蹤,讓你變得害怕說真話?還是他會傾聽、試著了解並尊重你,讓你在關係中保有自己?
觀察對方是否過度自我中心的指標是什麼?
像是他是否總是把話題環繞在自己身上,很少傾聽、關心別人?就算他問你問題,你是否感覺不到他的真心,反而覺得他只是在滿足自己的需求與好奇心?又或者,他會不會很難接納別人的意見,甚至會在不了解事件全貌時,就輕率給出評論?
若在互動中觀察到這些現象,我都建議放慢腳步些。要記得,任何的親密關係,都是人與自我關係、人與他人關係的延伸,因此他與自己的關係如何、他在人際互動裡的樣貌如何,都是我們需要花些心力觀察的重點。
親密關係中一定會有衝突與煎熬、愛情讓人受苦也是在所難免,但有些辛苦又比一般的苦更苦,那就是與不適合的對象談戀愛的時候。我們要選擇的人,是願意和我們一起攜手面對挑戰、解決問題的人,而不是持續讓我們受苦而不自覺的人,因此,在走入長期關係前的觀察對感情的經營就格外重要。
或許你會喜歡:想找對的人? 你的擇偶條件,不能沒有「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