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民

【影評】《別人眼中的我們》:重見天日的冤案改編

疑案辦
更新於 2020年04月20日05:28 • 發布於 2020年04月21日04:00 • Maple

由以《逐夢大道》(Selma)、紀錄片《憲法第十三條修正案》(13th)兩度入圍奧斯卡的黑人女導演艾娃.杜韋奈(Ava DuVernay)執導的Netflix原創影集《別人眼中的我們》(When They See Us),改編自發生於1989年紐約的真實事件「中央公園五人案」。向來以犀利明快手法探討美國種族歧視議題的艾娃.杜韋奈,在過去作品中直截了當地命中美國社會中看待黑人的歧視目光。而她會為了這個題材執導影集實在只能說是不意外,因為「中央公園五人案」不僅僅是讓人大呼離奇的超級冤案,在這個冤案裡更重要的是白人看待黑人的異樣眼光,甚至死不認錯,這樣令人髮指又憤怒的種族現況,交給艾娃.杜韋奈來處理,自然是相得益彰。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無法無天=黑人,受到迫害=白人

1989年,紐約中央公園附近有群群聚的黑人青少年出去「野一野」,他們起初只是群聚作樂,後來失控開始砸東西、攻擊路人,對於當時黑白種族階級分明的紐約而言,這簡直是種難以忍受的挑釁,再次證明了貧窮而沒家教的黑人是威脅與罪犯。更失控的是隨即在中央公園發現一名年輕白人銀行家女性崔莎‧麥莉(Trisha Ellen Meili)在慢跑途中,被性侵、毆打和刀砍,送到醫院時嚴重失溫、頭骨碎裂、眼球移位、腦部受傷、身體內外大量出血。

麥莉的慘狀自然引起紐約(白)人的憤怒,現在眾人皆知的種族歧視者川普當年就站出來、怒火填膺地要追殺這些黑人青少年,大家一口咬定這些黑人青少年必然跟這宗令人髮指的性侵傷害犯罪有關。於是在警方「鍥而不舍」的軟硬兼施、連哄帶騙之下,終於「揪出」這群黑人青少年中有五人跟這起事件有關,即使現場完全沒有任何實質證據、DNA也不符合。被審訊到只想回到的十幾歲少年們,隨著警方的引導作證,但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案發現場,證詞自然是亂七八糟、前後不一。但神奇的是,儘管過程中檢察官確實對不少過程有異議,但在瘋狂的群眾盲目憤怒中,這群青少年就這樣一路從被審訊、上法庭到入監獄,竟然完全沒有回頭路。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黑皮膚抹不上無辜的顏色

導演艾娃.杜韋奈(Ava DuVernay)

艾娃.杜韋奈的《別人眼中的我們》用四集的篇幅去改編中央公園五人案,第一集處理當天案發過程及警察對黑人青少年如何精神轟炸乃至他們被屈打成招(還搭配家長們的怒吼,清楚地讓觀眾知道白人警察們如何知法犯法);第二集則處理法庭攻堅過程如何受到輿論和赤裸裸歧視的影響,居然從大家認為理應能夠翻案的狀況變成一路挨打,錯誤百出的證詞最終竟獲得(未審先判的)陪審團認同,注定讓少年們有罪而鋃鐺入獄;第三集到第四集則是漫長的冤獄生活如何徹底改變並毀掉這些無辜黑人青少年的人生。

直到第四集我們終於看到一點曙光露出,真兇自白,而且不管犯案細節或DNA都相符。當年冤獄真相被調查,相關警員全部被狠狠洗臉一頓,青少年們的名聲也獲得平反。最後一集的後半段,艾娃.杜韋奈不忘狠狠地在劇中狠狠打臉這些尸位素餐警察們,控訴他們的錯誤判斷不只葬送青少年的人生,更讓真兇得以逍遙法外、再犯下案件。

 

只能倚靠虛構得來平等與正義

艾娃.杜韋奈犀利明確站在黑人青少年的觀點,讓全劇真正探討的是冤案背後的歧視如何運作,這些黑人青少年如何不被當成同樣值得珍惜的人命看待,內化歧視的白人的自以為是。這並非是一部懸疑或辦案劇集,而是社會議題或種族議題劇。而諷刺的是,艾娃.杜韋奈在劇中末尾給出的「正義」,其實在現實中卻並未真正被彰顯,現實中警方咬定這五個人仍是該案的共犯,當初亦陷他們於不義的社會大眾得知他們冤獄十幾年也彷彿不痛不癢,再次證明了這些「反正很有可能是壞人」的黑人青少年的青春對他們而言一點也不值錢。在此,戲劇「虛構」出的並不是真兇,而是不存在的種族平等與正義──覺得這結語太悲觀的話,讓我們正面一點往好處想,在這裡戲劇拋出了一個遂行正義的渴望、也希望能讓這些無辜的青少年們,真正得到一點心靈上的撫慰。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