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非典型鬱症作祟 中高齡者誤認失智易延誤就醫

中廣新聞網
發布於 2020年08月11日03:53
非典型鬱症作祟 中高齡者誤認失智易延誤就醫

不同於一般的憂鬱症症狀,「非典型鬱症」時常會有正向情緒反應,因此容易被忽視,甚至誤認為失智。醫師指出,根據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統計,國內目前僅有約五分之一憂鬱症患者就醫,建議患者及家屬切莫輕忽,避免延宕治療最佳時機。(龐清廉報導)

台南市一名60多歲黃姓民眾二度就業後,發現工作上經常出錯,原以為是失智造成,因而到醫院檢查。安南醫院憂鬱症中心陳威任醫師表示,門診中,類似黃姓民眾先生以「能力下降」為主訴的患者不少,因為他已經60多歲,因此自認為是失智。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經認知檢查評估,無論是「簡易智能量表」或是「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都達不到有意義的認知缺損,但又難以完成所有測驗,並抱怨身體沉重,經診斷後,確認應該是「非典型鬱症」作祟。患者經藥物處理後就有顯著改善效果,工作上效率更高不再出錯,也重新找回自信。

陳威任醫師指出,憂鬱症症狀相當廣泛多元,憂鬱的心情也時常會被憂鬱情緒或是受特定事件影響所混淆。非典型鬱症表現因時常會有正向情緒反應,遇到開心事情會心情雀躍,往往就會讓親友甚至自己都掉以輕心。而年紀增長也會影響到情緒變化,故認知協調的變因就更多,除需要思考失智或是輕型認知障礙症外,情緒障礙、營養失調及多重藥物使用的交互作用都需要列入考慮,建議需請精神科醫師做專業謹慎之檢查評估,才能針對症狀做出最優質適宜診斷。

根據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統計顯示,只有五分之一鬱症患者就醫,五分之四沒有求助任何治療。陳威任醫師認為,原因在於病患和家人常將憂鬱症症狀歸因於自然老化或是被特定事物紛擾所影響,進而予以忽視;其次是病人會擔心看精神科就代表自己有精神問題,也擔心要吃許多藥物,以致憂鬱症病人就診率偏低。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醫師強調,其實目前鬱症治療途徑相當多元,藥物治療外還有心理治療、營養治療、儀器檢測等可行之治療方式,建議病人及家屬可跟醫師討論整體治療計畫,避免延宕治療最佳時機。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