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熱「鬧」怎麼唸?教育部字典發音民眾霧煞煞

民視新聞網
更新於 2018年02月28日06:12 • 發布於 2018年02月28日05:05

過去教育部曾將牛「仔」褲的讀音,一度定義唸「ㄗˇ」,引發爭議。最新又有家長從教育部的國語辭典簡編本網站上發現,包括熱「鬧」、皇「上」,舒「服」等詞,居然第二個字都標記「唸輕聲」。有網友調侃說很像在演古裝劇,正音老師表示,教學上都應該還是以「本調」為主,只是演講時為了語調更通順,才會以輕聲發音。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簡單幾個字詞,熱鬧的「鬧」,皇上的「上」,舒服的「服」,街上隨便問,台灣人異口同聲都唸四聲和二聲,不過有家長卻發現在教育部的國語辭典網站上,怎麼這些字的注音,第二個字都變成輕聲,這下子該怎麼唸?民眾左思右想,改成輕聲突然就不會唸了,讓正音老師朱阿莉教教您。

朱阿莉表示,「我們平時在說話的時候,其實也牽涉到南腔北調,這個也跟方言有關係,大家都聽得懂是什麼意思就可以,因為語言本來就是一種溝通的工具。」

語言牽扯到方言發音,過去唸輕聲的說法,是來自北方,而台灣比較強調本調,只是在演講說話時,改成輕聲聽起來比較順暢,但有網友認為這樣改,好像在看古裝劇。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教育部發音隨著時代常常變,連老師有時也被搞糊塗,多數民眾則覺得根本不用這麼麻煩。官方則解釋辭典是2000年的版本,當時大多數人這樣講,會朝著大家習慣的發音修正。總歸一句,溝通對話,雙方聽得懂最重要。

(民視新聞/李榮晋、郭南宏 台北報導)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