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端午安全吃粽不變重!謹記 4 地雷食材、吃「粽」4 原則!

嬰兒與母親
更新於 2024年06月06日15:05 • 發布於 2024年06月06日00:00
端午安全吃粽不變重!謹記 4 地雷食材、吃「粽」4 原則!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即將來到,端午節連假將近,許多民眾會選購或自製粽子陪伴家人共度佳節。你知道南部粽與北部粽有何不同嗎?想嘗試自己包粽子,食材該如何選購才安全?

南部粽與北部粽很好辨認,只要記得「北蒸南煮」口訣;北部粽是先將米與配料分別炒過,再包入桂竹筍殼後隔水蒸熟,米飯粒粒分明;南部粽則是生米與配料直接用竹葉包裹後放入水中煮熟,米飯口感較軟黏。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1顆肉粽熱量可能就高達700大卡!

▲1顆肉粽熱量可能就高達700大卡!

四原則聰明吃「粽」減負擔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端午節連假將近,許多民眾會選購或自製粽子陪伴家人共度佳節,粽子雖然好吃美味,若不小心攝取過多可是會對身體造成額外負擔。一般常食用的傳統肉粽,由於常使用高油脂及高熱量的食材,例如:糯米、花生、五花肉、鹹蛋黃等,再加上有些粽子糯米及餡料常以油先熱炒, 1 顆肉粽熱量可能就高達 700 大卡,若三餐飲食份量仍照平時攝取,過多的熱量很可能造成體重增加並提升心血管疾病風險(健康體重 60 公斤之靜態工作成年人,每日所需熱量約為 1800 大卡,每額外攝取 7700 大卡約增加 1 公斤體重)。

除了傳統肉粽外,其他類型的粽子熱量同樣不可小覷,有些素粽會因為選用高熱量食材,例如:素肉、素火腿、花生等,或是烹調方式過於油膩,使得其熱量達到近 700 大卡,而如冰粽等甜粽,除了其熱量密度較高,每 100 公克約有 200 至 300 大卡外,還可能隱藏為數不少的精緻糖類,吃多了可能會使得體重上升及增加代謝症候群風險。

若想要在端午連假吃粽不變重、吃得更健康,國民健康署署建議民眾掌握四大原則:「慎選食材」、「少用沾醬」、「均衡飲食」、「多到戶外」。

▲以用瘦肉、雞肉、海鮮等低脂肉類替代五花肉,以減少熱量及脂肪的攝取。

▲以用瘦肉、雞肉、海鮮等低脂肉類替代五花肉,以減少熱量及脂肪的攝取。

原則一,慎選食材,低油低鹽高纖少糖:

建議民眾自製或挑選粽子時,烹調的方式上以低油、低鹽為原則,並且盡量避免選擇高熱量、高油脂的食材,並且以低熱量、低油、高纖維的食材做為代替,例如:可以用紫米、薏仁、燕麥、紅藜麥等全穀根莖類來取代糯米。

另外可以用瘦肉、雞肉、海鮮等低脂肉類來替代五花肉,以減少熱量及脂肪的攝取,配料的選擇上可以使用蓮子、豆類來替代高油脂的花生,或是可以選用菇類、竹筍等低熱量高纖維食材,來降低熱量攝取並延緩血糖上升。而甜粽的部分,可以選擇芋頭、地瓜等全穀根莖類作為替代來減少精緻糖的使用。

▲盡量減少搭配沾醬,以免鈉及糖過量攝取造成身體額外之負擔。

▲盡量減少搭配沾醬,以免鈉及糖過量攝取造成身體額外之負擔。

原則二,少用沾醬,原味粽鈉糖不過量:

民眾食用粽子時常搭配含鈉量高的沾醬,像是番茄醬、甜辣醬或醬油膏等,每 10 公克中分別含有約 111、196 及 405 毫克的鈉,然而粽子本身在烹調過程中已有調味,若再搭配含鈉量高的沾醬,一天累積下來很容易超過每日建議攝取量(健康人每日鈉建議攝取量為 2400 毫克,約等於 6 公克食鹽),長期鈉攝取過高可能會增加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之風險。

除此之外,鹼粽常以砂糖、果糖等精緻糖類做為搭配,常在不知不覺中攝入多餘熱量。因此建議民眾在食用粽子時品嘗粽子的原味,盡量減少搭配沾醬,以免鈉及糖過量攝取造成身體額外之負擔。

▲吃粽同時,記得也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纖維質攝取。

▲吃粽同時,記得也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纖維質攝取。

原則三,均衡飲食,六大類食物均衡吃:

傳統粽子主要由糯米所組成,糯米在食物分類上屬於全穀根莖類,一般大小的傳統肉粽中(重量 180 至 200 公克)其份量相當於一碗 6 分滿的飯量,在享用粽子時別忘記均衡飲食的概念,適量減少其他餐食中全穀根莖類(如:飯、麵)之份量,以防過量攝取使得體重上升。此外,要記得多多補充蔬果,每日應攝取 3 份蔬菜(1份蔬菜煮熟後約半碗)及( 2 份水果,1 份水果約 1 個拳頭大小或 1 碗),達到天天 5 蔬果的健康均衡飲食。

原則四,多到戶外,運動維持健康體位:

建議民眾可以趁著難得的連續假期,多帶著家人出外活動,除了可以至河岸邊觀賞各縣市所舉辦之龍舟比賽外,不妨利用就近的社區公園、健行步道、登山步道及自行車道來健走或騎單車,親近大自然好好運動舒展筋骨,不僅能促進家人間的感情,還可以減去節慶聚餐時多餘攝取的熱量,維持健康的體位並養成每週至少 150 分鐘中等強度規律運動好習慣。

▲蝦米外觀有不正常紅色或色澤太紅的產品,可能添加色素或二氧化硫殘留超量。

▲蝦米外觀有不正常紅色或色澤太紅的產品,可能添加色素或二氧化硫殘留超量。

自己包粽,要注意這 4 樣地雷食材!

食藥署提醒,包粽食材選購要注意,原料要完整包裝且標示清楚,若是購買散裝的南北貨,要進一步檢查外觀、顏色、氣味;料理前,雙手及乾貨食材都要清洗乾淨。

而想要自己包粽子的朋友,要注意以下幾樣地雷食材:

1.蝦米

由於蝦米經乾燥置於常溫保存,褐變乃必然之事,為防止褐變,業者常會添加二氧化硫保色。衛生署建議民眾購買蝦米時,宜選購形體完整、碎屑少的產品較佳,外觀有不正常紅色或色澤太紅的產品,可能添加色素或二氧化硫殘留超量。

台灣氣候潮濕,散裝蝦米容易發霉腐敗,在選購時一定要注意蝦米的色澤及氣味,若沒有蝦的香味或是有霉味,千萬不要購買。

2.蘿蔔乾

蘿蔔乾防腐劑過量比率仍高,衛生署分析,現代人主張少鹽多健康,但是低鹽度的蘿蔔乾不耐儲存,很容易發霉腐壞,除非低溫冷藏,否則添加適量之食品添加物於室溫販售乃屬必然,但也經常造成防腐劑苯甲酸鈉超過規定用量。建議民眾購買冷藏菜脯,切勿購買來路不明、過白及有甲醛嗆味之產品,以確保飲食安全。

3.花生

花生在選購和儲存上都要注意是否發霉,因為容易滋生黃麴毒素。

4.粽葉

購買粽葉時則選購有青草香味之產品,如有嗆鼻味者不要購買。

對於過量之食品添加物,均可藉浸泡一小時以上而後充分的洗滌加熱,予以去除大部分的殘留及破壞,達到安全食用之目的。此外包粽子時也要注意保持手部衛生,應用洗手液及清水澈底洗手,食材、粽葉甚至棉繩都應澈底洗淨後方可使用。

選購粽子外觀一定要完整!一天兩顆為限

食品藥物管理局提醒民眾,如欲購買即食粽子,應選購保溫於 60 ℃以上之產品;購買非即食性粽子,應選擇保存於冷藏或冷凍櫃內之產品。

衛生署呼籲,消費者購買粽子時,粽子外表不可有破損或內容物外漏,如果發現內部黏稠成絲狀,請民眾不要購買或食入,因為這是粽子即將腐敗之前兆,如貿然食用可能會產生食品中毒。

粽子主要食材為糯米,具高熱量、高澱粉、高油脂、高膽固醇、高鹽、高糖及低纖維等特性,不宜過量。一天最多不超過 2 個粽子為佳,別忘了搭配蔬菜或清淡的蔬菜湯,加上適量水果,增加飽足感並幫助消化,以天天 5 蔬果均衡營養為原則,同時幫助自己體重控制。

另配合端午佳節來到,食藥署自即日起至 6 月 10 日止,於「 TFDA LINE@」舉辦「端午安康來刮粽獎」活動,獎項豐富,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花生在選購和儲存上都要注意是否發霉,因為容易滋生黃麴毒素。

▲花生在選購和儲存上都要注意是否發霉,因為容易滋生黃麴毒素。

整理/林宜屏

資料來源/食品藥物管理署、國民健康署

圖片來源/photo-ac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