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缺工拉緊報!桃園市移工大減4000人

NOWnews 今日新聞
更新於 2021年10月18日07:27 • 發布於 2021年10月18日07:27 • 記者賴正琳/綜合報導
▲台灣5月起全面暫緩移工來台,多數業者都無法引進移工,缺工情形加劇讓產業界叫苦連天。(圖/shutterstock)

受到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影響,台灣移工人數銳減,導致本來就缺工的工程項目急需人力。桃園市勞動局坦言,疫情後移工少了4000多人,以製造業、營造業影響最甚,桃園市市府已推出缺工就業獎勵,做滿18個月最高可領10.8萬元,以此吸引民眾就業。 桃園市議員陳治文針對此現象表示,擔憂很多大工程因缺工而延宕。

桃園市勞動局外勞事務科科長陳秋媚則指出,桃園在疫情爆發前移工人數達11.9萬人,目前僅剩11.5萬人。「由於疫情因素,中央規定移工不可入境,印尼最早禁止,自去年12月就無法入境。印尼籍移工多數有7成從事看護工,越南籍與菲律賓籍移工則多數從事須輪班或付出大量勞力的粗工工作。」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陳秋媚說。「的確接獲許多雇主反映找不到24小時看護很困擾,而長照系統雖然可以給予協助,但通常都是需要24小時看護工照料的長者,長照機構只能提供1、2小時的看護服務,實在難以有太大幫助。」 

由於缺工嚴重,政府祭出就業獎勵,鼓勵國人應徵。就業職訓服務處處長劉玉儀分析,營造業因營建工程時間長,如模板工、鐵工等因要付出大量勞力、風吹日曬雨淋,使國人對粗工的就業意願低,每逢夏季會更難找人。如今推出缺工就業獎勵,前6個月每月可領5000元,中期6個月每月可領6000元,最後6個月每月可領7000元,18個月總計可獲額外的10.8萬元獎勵金。 

除此之外,桃園市議員林政賢提及,桃園移工人數為六都之冠,但桃園移工訪視員人數僅44人,每名訪視員要面對2655名移工,疫情期間移工的防疫也是重中之重,認為應該增加員額,以免人力匱乏。對此勞動局局長吳宏國回應,已向勞動部爭取,預計明年能新增訪視員名額。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立即加入NOWnews今⽇新聞官⽅帳號!跟上最HOT時事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5
  • 釋信念
    不對吧?現在的國中都是適性教育耶!在國中就已經成立專門別類的教育方案,孩子都可以依自己的興趣去選擇不同的科系耶!而且還要去高中部做揀擇科系的超前部署耶!現在的教育並沒有說一定要什麼高等啊?好賺啊?你是從哪裡冒出來說的!那是你自己的認知吧!我們家旁邊就是一個尖山國中啊,學校就是以適性方式教導學生的啊!我看孩子們也學習得很快樂啊!只是可能回到家又開始變爸寶、媽寶了?什麼都不做不用做了!其實家庭自己的教育才是最糟糕的, 回到家全家又開始手機的教育了,毫無什麼勞動的機會,這才是主要因素!南無阿彌陀佛
    2021年10月24日03:25
  • 張淑娟
    到處都是移工,那未來,咱們政府的公務人員是不是也能招移工來做,薪資低、好培訓、國與國之前又能抽一手仲介費
    2021年10月24日01:15
  • 釋信念
    台灣本地人都是一些好吃懶做,就算有勞力工作啊也不願意從事!還敢說台灣失業率高?真無恥不要臉!南無阿彌陀佛
    2021年10月18日11:12
  • Clark
    以下是來自一位資深媒體人對於台灣目前新聞現況的觀察與沉痛呼籲 不禁感嘆 社會淪落至此也不感意外了 現在新聞的墮落程度可見一斑,成天使用聳動標題但內文貧乏言之無物: 恐、慟、驚、疑、竟、傳、擬、傻眼、直搖頭、第一槍、坦言、直呼、始料未及、後果不堪設想、險象環生、網笑稱、網直呼、網稱、網譏、網酸、網怒嗆、網飆罵、網反酸、這個人、這句話、這樣、出爐、曝光、說話了、回應了。 到底夠了沒有? 知恥嗎? 這就是所謂的新聞專業及第四權的水準嗎? 每天結果出爐曝光,某某回應了 誰誰又說話了 試問當事者原本是啞巴 不能說話嗎? 此外 首當其衝 颱風一來的萬年名詞 全因這件事 所以到底是哪件事 網瘋傳 到底是哪個網站?哪個網友在傳?誰啊?自己腦補的? 恐違法 恐恐恐 我看比較像是恐龍新聞吧..? 擬開罰 擬擬擬 用擬就是不會的意思 最重罰 哪次罰最重了? 朋友們加油好嗎? 要知道長進 素質要提升 新聞不該是剪剪貼貼 沒深度探討及後續追蹤 淪為速食新聞 好可惜... 新聞及傳播系的學生看到如此之墮落 情何以堪 可悲新聞已淪為沒營養卻霸佔網路資源的象徵 未來的他們也將進入此糟糕惡劣的環境 沉痛筆
    2021年10月18日08:06
  • Clark
    以下是來自一位資深媒體人對於台灣目前新聞現況的觀察與沉痛呼籲 不禁感嘆 社會淪落至此也不感意外了 現在新聞的墮落程度可見一斑,成天使用聳動標題但內文貧乏言之無物: 恐、慟、驚、疑、竟、傳、擬、傻眼、直搖頭、第一槍、坦言、直呼、始料未及、後果不堪設想、險象環生、網笑稱、網直呼、網稱、網譏、網酸、網怒嗆、網飆罵、網反酸、這個人、這句話、這樣、出爐、曝光、說話了、回應了。 到底夠了沒有? 知恥嗎? 這就是所謂的新聞專業及第四權的水準嗎? 每天結果出爐曝光,某某回應了 誰誰又說話了 試問當事者原本是啞巴 不能說話嗎? 此外 首當其衝 颱風一來的萬年名詞 全因這件事 所以到底是哪件事 網瘋傳 到底是哪個網站?哪個網友在傳?誰啊?自己腦補的? 恐違法 恐恐恐 我看比較像是恐龍新聞吧..? 擬開罰 擬擬擬 用擬就是不會的意思 最重罰 哪次罰最重了? 朋友們加油好嗎? 要知道長進 素質要提升 新聞不該是剪剪貼貼 沒深度探討及後續追蹤 淪為速食新聞 好可惜... 新聞及傳播系的學生看到如此之墮落 情何以堪 可悲新聞已淪為沒營養卻霸佔網路資源的象徵 未來的他們也將進入此糟糕惡劣的環境 沉痛筆
    2021年10月18日07:34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