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台灣麝香貓不吃咖啡豆 現蹤更高海拔 族群數量仍成謎

中央廣播電臺
更新於 7小時前 • 發布於 14小時前 • 陳林幸虹採訪
麝香貓亞成體。(圖: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提供)

「麝香貓咖啡」引進台灣後,各界也關注麝香貓。事實上,台灣的麝香貓(Viverricula indica taivana)是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主要棲息於台灣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低海拔區域。不過,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今天(23日)出具10年資料顯示,受人類開發及氣候暖化影響,台灣麝香貓現蹤於更高海拔,族群數量至今仍成謎。

麝香貓咖啡又稱「貓屎咖啡」,主要由印尼(Indonesia)椰子貓(又名椰子狸)所排出的糞便為原料,由於麝香貓進食咖啡豆後,咖啡豆會在肚子內發酵、褪殼,加上胃的消化作用產生激素、破壞蛋白質,產生的胺基酸能降低咖啡豆原本的苦澀味,又因為咖啡豆無法消化,排出的糞便在清洗後,成了最有價值的原料,也被稱為「全球最貴咖啡」。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蔡繼鋒指出,麝香貓是俗名,不管是印尼的椰子貓,或是台灣的麝香貓,都屬靈貓科,是雜食性動物,偏肉食,因此將椰子貓圈養在小區域範圍內,只餵食咖啡豆,會造成牠們營養不良。他表示,過去台灣麝香貓分布範圍與人類活動區域重疊度不低,但由於生性敏感、行蹤隱蔽,台灣麝香貓的生態與野外族群真實狀況始終成謎。不過,從近10年的研究資料顯示,在高雄藤枝研究中心轄內海拔1,500至1,800公尺梯度間,全年都可發現麝香貓活動的身影,推斷在當地可能已建立族群,並有逐年向中高海拔播遷的趨勢,判斷可能是受到人類開發以及氣候暖化的影響。蔡繼鋒說:『(原音)基本上我比較呼籲大家多多瞭解這些生物在台灣目前的狀況,至少我們可以理解說它不吃咖啡豆,還有可以理解說,牠們其實跟我們一般的麝香貓咖啡是不同的動物。』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也指出,生存在迷霧森林中的麝香貓扮演重要的生態角色,由於是雜食性,因此對小型哺乳類控制、植物種子傳播、以及森林生態系統的平衡具關鍵地位,至今台灣麝香貓相關生態與分布模式仍待持續解密。

延伸閱讀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