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寫作業直接剪貼 AI?老師叫 AI 打分數?從去年一波又一波生成式 AI 產品發布以來,不只企業想精簡人事成本,教育現場也在動腦筋如何更有意義地使用 AI。
「英國國家讀寫素養基金會」(National Literacy Trust)再次重新定義「素養」(literacy,最初單譯為識字能力),隨著時代演進,如今的「素養」除了網路訊息和媒體識讀,更必須著重培養孩子有效、能獨立思辨、有創意地使用 AI 來學習和生活。
現場師生如何使用生成式 AI?讀寫素養基金會每年會針對5萬名英國中小學生(8至18歲)及教師做調查,2024年特別分析其中一萬五千名13至18歲學生、1228名教師,過去一年對於使用 AI 的經驗,包含 ChatGPT、Claude、Gemini、Copilot 等。
老師使用率不及學生,擔心自己更擔心學生
先看看大人們怎麼面對新工具?2024年已有近九成老師聽過 AI,不過只有約一半的人真正使用過。2023年用過 ChatGPT 的中學老師是小學老師的3倍;但是到了2024年差距縮小,中學老師使用人數下滑至57%、小學老師則上升到31%。
近八成老師使用 AI 是出於好奇,超過半數用 AI 尋求靈感和問問題。通常用 AI 處理教學上的工作,例如備課內容、建立標準答案模組、課程計畫(皆約35%),較少數用來出隨堂考題(26.7%)和準備差異化的內容(23.1%)。
老師擔心自己,更擔心學生。五分之三的老師希望自己接受更多 AI 使用相關訓練,但卻有超過五分之四的老師覺得學生需要培養使用AI的素養,中學老師的擔心程度是小學老師的兩倍。
孩子多用也會思考,照抄的僅兩成
學習新工具,孩子是快手。相較2023年初僅有20%的中小學生聽過 AI,2024年初已經有超過九成,使用人數一年內也上升40%、達七成七;原本男孩使用 AI 多女孩16%,但這個差距也在2024年迅速縮短只有0.7%。
青少年用 AI 做什麼?確實有近六成會用來寫作業,不過交叉分析發現,超過四成用 AI 來聊天,其他用來創作:近兩成拿來寫故事、甚至有13%用 AI 創作詩句和歌詞、9%拿來寫非虛構文章。總的來說,約四成的孩子覺得 AI 能幫助他們寫作、近四分之一認為能幫助閱讀。
好消息是,孩子使用 AI 工具時大多不會照單全收,還是會「自己再想一想」。
近一半的青少年會把 AI 生成的內容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創意中,近40%會檢查 AI 給的內容是否有誤。不過,還是有五分之一的青少年坦承會直接複製貼上、而且有一樣比例的人不會回頭檢查對錯。
相較上述分析的13至18歲的青少年,8到13歲的兒童對 AI 的態度比較偏向娛樂和好奇,更多用來聊天(58.9%)、更少來寫作業(40.7%),但是使用態度卻不比哥哥姊姊們差。不論在使用率、使用目的(寫故事、詩句歌詞創作、寫非虛構內容)、使用後加入自己創意的程度,兩個族群比例均相近。
老師使用AI不迷路,已有線上資源和可期具公信力的研究
讀寫素養基金會建議,老師要比學生更懂得正確使用新工具、保護自己。先從接觸開始,多利用校方也許已經有的內建 AI 工具,如微軟的 Bing Co-pilot 或 Google Gemini,同時善用如專門給老師的 AI 平台 TeacherMatic 等,邁出第一步。
目前,英國老師們已經有可期的引導。英國最大的學校研究機構「教育捐贈基金會」(Education Endowment Foundation),已針對 AI 如何減輕教師工作量和評量設計(著重在 STEM 領域)展開研究,老師們還能參考樸茨茅斯市(Portsmouth)於2021年的數位城市專案(Digital City pojec),這個獲獎肯定的專案,連結樸茨茅斯市62所學校和當地數位資源,幫助學生和居民更能善用科技。
擔心,不如主動研究如何使用與如何規範。讀寫素養基金會建議,除了參考政府提供給教育現場的AI準則,日常最基本的守則就是:別將機密和敏感的個資上傳至任何 AI 工具、別忘了 AI 會犯錯。
新科技時代,老師不要孤軍奮戰。若校方還未提供 AI 相關政策,老師不妨主動與校長、行政端、家長、孩子一起討論,共同找到與新工具生活學習的好方法。
(資料來源:英國國家讀寫素養基金會1、英國國家讀寫素養基金會2)
延伸閱讀:
c 不懂幹嘛要求老師要用,很大部分ai 給的答案都是錯的,還要花時間查證根本浪費時間。老師就應該要有獨立產出內容的能力啊,除非本身能力很差不然ai 根本雞肋
2024年08月09日11:19
lesane 新時代的 人們必然會用新工具 去 超越舊時代。
舊時代的 人們也需要持續地學習。
説持續地學習 好過於 説終生學習。
因為持續地學習感覺可以分段分項,完成一項休息一下,依照自己的 判斷 而 為之。終身學習聽起來像一直沒學好一直學不到低標的 感覺,因為要用一輩子,所以感覺很遙遠。這種終身學習的 話術可能被用 去 創造無力感。
總之,既知民智已開,就不應亂拉紅線 去 阻礙進步。
很多事包括自我認同的 成分 同時也包括理解方式。
別人教了用了二十年,哪有説變隔天就全變那麼容易?連讓別人學一套新打字方法也要不只一天。
說台語的 人們即便經過了幾十年的 國語教育,還不是照講台語?他們平常不能用台語 去 寫電郵,不能用台語 去 做因式分解,不能用台語 去 學電腦程式,甚至不會用台語講詩文,但幾十年後,他們還是講台語。
若 真的喜歡看到心寬體胖又愉快爽朗的 人們,就不要阻止他們變成那樣。一直畏縮不前,哪有可能呢?
若新一代人不能用那些優勢 其特有 於 他們,那他們就難解決舊時代的 包袱 和 不便。
2024年08月09日08:21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