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90%的人吞藥都錯誤」影片,片中提及低頭吞藥比多數人習慣的仰頭吞藥更容易,片中有好幾個人示範、並且表示低頭真的比較好吞。但專家表示,低頭確實有助於「舌骨上肌群」用力、能使喉頭上升蓋住氣管口,讓舌根的食糰刺激喉嚨反射、完成吞嚥的動作,但只有吞嚥困難的病人、老人有此需要,一般的正常人並不太需要特定動作,只要維持平常吃飯、喝水的平視動作即可,反而是吞藥的時候要專心,不要一邊吞藥一邊講手機、看螢幕還比較重要。
吞藥要低頭的說法?
原始謠傳版本:
90%的人吞藥都錯誤
類似影片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低頭有助於「舌骨上肌群」用力
傳言提到「頭低低的,這樣會比較好吞藥」。MyGoPen 致電諮詢臺安醫院復健科主任柯蘋芯,她表示正常的吞嚥動作其實是在吞的那個瞬間,喉頭的相關構造會上升,「舌骨上肌群」會往上、會蓋住呼吸道,也就是保護呼吸道不要嗆到,這個時候食糰就會進入食道下去、完成吞嚥動作,這個動作其實很需要就是舌骨上肌群,以及頸部的肌肉一起協調控制,低頭、縮頭的動作,確實能讓吞嚥的瞬間力量稍微變大一點。
柯蘋芯指出,吞藥時水是液體、藥丸是硬的,兩種不同質地的東西要一起吞,會比一般經過咀嚼混合質地的食糰更加困難,老人家或是病患因為老化、疾病等問題,肌肉上提的力氣較弱,沒有辦法做到力量上升、或是力量不夠,呼吸道蓋得不夠緊、就比較容易嗆到。
正常人並不需要低頭 專心比較重要
傳言影片中吞藥的都是年輕人、看起來並沒有吞嚥困難。柯蘋芯強調,正常人吞藥並不需要特別低頭,正常人吞藥就像平常吃東西、喝東西一樣的姿勢動作,現在藥廠也都關注吞藥友善的問題,已經不太有太大顆、太難吞的藥丸。傳言強調低頭吞藥比較好吞雖然正確,但片中吞藥的都是正常人,傳言的整體呈現、敘述方式易生誤導。
柯蘋芯指出,與其針對特定動作,還不如提醒民眾最重要的是專心好好吞藥,不要邊看電視或邊講電話等等,認真吞完、吞乾淨,專心吞完之後甚至可以清一下喉嚨、確定沒有嗆到,然後再吞下一口,如果每次要吃的藥很多,則可以分次吃、一次一顆,不要三、五顆一次吞;此外,吞藥的水量也不要太大、太快,不要一大口咕嚕咕嚕下去。
藥錠磨粉、膠囊打開吃 須由藥師評估
柯蘋芯表示,吞嚥困難的病人有不同方式獲得改善,如果是藥師同意、不影響藥物作用的話,就能藥錠磨粉、膠囊打開吃,而市面上也有很多增稠劑可供選擇,用來加入流質食品調整濃稠度、降低嗆咳的危險,也同樣能用來幫助吞藥。
向後仰只適用於舌頭力量差的病人
傳言標題「90%的人吞藥都錯誤」、以及「你都怎麼吞藥?頭往上仰」,意即多數人都仰頭吞藥。但柯蘋芯強調,仰頭吞藥只適用於特殊病人,正常情況下口腔咀嚼後所形成的食糰,從舌中慢慢送到舌後根,刺激喉嚨底部的吞嚥反射,然後完成上述舌骨上肌群的吞嚥動作,但是當病人舌頭後送能力很弱時、影響食糰蠕動,就必須靠後仰、仰頭的動作幫助食糰往舌根送,但實際上這類口腔階段有困難的病人並沒有那麼多,多數都是喉頭階段有困難的病人,因為老化、疾病等因素,導致舌骨上肌群的吞嚥反射困難,喉頭吞嚥困難的病人後仰沒用、後仰還是很難施力,要訓練相關肌肉其實要縮下巴、縮下巴這個動作會用到的肌肉就是吞藥會用到的肌肉。
注意相關病患吞藥情況 及早發現及早復健
柯蘋芯指出,吞嚥困難的老化、疾病因素,主要集中在中風、巴金森氏症及失智症、頭頸癌放療病患等,腦中風、重大車禍撞到腦出血等腦損傷的病人,控制吞嚥的腦部神經如果受損,後續就可能發生吞嚥困難;而失智症到了比較後期的時候,也可能開始出現吞嚥困難的症狀,還有就是局部構造的問題,例如頸頸癌、局部做過放射治療導致組織硬化、纖維化等等,上述這些病人可以透過訓練周邊肌肉,由相關的語言治療師、吞嚥治療師協助復健,提醒民眾如果吞藥時常嗆到或是吞不好,應找相關科別的專科醫生檢查、診斷,評估整體的吞嚥功能,千萬不要輕忽、或自行將藥錠磨粉或膠囊打開。
結論
傳言提到的低頭吞藥動作,確實有助於「舌骨上肌群」用力、增加上升的力量防止嗆咳,相關的衛教也見於食藥署的宣導品中,但有這樣吞藥、吞嚥困難的人,多是老化、疾病因素,或是藥粉轉藥丸、正在學習吞藥丸的兒童,傳言影片中卻都是吞嚥正常的年輕人,專家表示正常人吞藥並不需要低頭或是特定動作,保持平常吃飯、喝水的一般動作即可,傳言的整體呈現易使人誤會、以為正常人也要這樣做,但其實意義不大。
專家提醒,腦中風、車禍、頭頸癌等重大傷病的病人有吞嚥困難,臨床上比較容易被診斷發現,而老化、巴金森氏症、失智症等漸進的病程則有可能被疏漏,提醒病患家屬、主要照顧者仔細觀察病患吞嚥、吞藥出現嗆咳的頻率及情況,若有異常應尋求專科醫師診斷、復健。
衛教資源:
食藥署 食藥好文網 - 老年人吃藥困難多!如何關心您家中長輩的用藥!
諮詢單位:
臺安醫院 復健科主任 - 柯蘋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