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症」是焦慮症的一種,患者可能出現心悸、呼吸急促、喘不過氣、心跳加速等。經過醫師診斷指導下,恐慌症除了藥物治療外,合併進行認知行為治療、減敏訓練及放鬆練習,對於恐慌症有改善的效果。
24歲OL李小姐平時個性樂觀開朗,今年初逛街到一半突然感到一陣呼吸急促、喘不過氣、心跳加速,起初只有一點點不舒服,但症狀卻迅速變嚴重,還陸續出現噁心想吐、胸悶、手腳發麻,甚至快要暈倒的感覺。同行友人趕緊叫救護車協助送醫,檢查結果卻未發現任何重大異常。此後幾個月外出時也有數次類似的發作,導致個案一直處在不知何時會發作的恐懼中,只好盡量避免單獨出門,也抗拒前往人多擁擠的地方或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烏日林新醫院身心科張君維醫師表示,後來李小姐來到門診經醫師診斷為恐慌症,接受藥物合併認知行為治療後一個月,目前已沒有再出現恐慌發作的狀況,也慢慢能夠練習單獨外出搭車或逛夜市等活動。
恐慌症常見症狀
1.反覆無預警的在數分鐘之內突然出現各種嚴重身體不適,常見的如心悸、喘不過氣、胸悶、噁心腹部不適、喉嚨梗住感、頭暈、手腳發麻、顫抖、發冷或發熱、冒汗等,嚴重時甚至會有種彷彿脫離現實的怪異感覺。
2.不斷擔心下一次何時會發作,或是因此而不敢去某些地方、不敢從事劇烈運動等,持續一個月以上。
3.做過詳細的內外科檢查無明顯異常,或無法用其他身體疾病來解釋上述症狀。
張君維醫師指出,恐慌症平均發病年齡約25歲上下,女性罹病機率是男性的2~3倍。發作時症狀快速出現,在幾分鐘內即達到高峰,每次發作大約持續20~30分鐘,很少超過1個小時。病患常因恐慌發作有多次急診就醫紀錄,但初步檢查通常皆未發現明顯異樣。有較高機率合併憂鬱症或其他焦慮症診斷。
恐慌症的治療
針對恐慌症的治療方式,張君維醫師建議來到門診後,會先評估恐慌症的症狀,也因為恐慌症患者對藥物副作用較一般人更敏感,所以在初期需要從較低劑量開始給予再逐步增加。規律服用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SSRI),配合苯二氮平類(BZD)藥物適度舒緩焦慮情緒,一般皆能在2~4周內減緩恐慌發作頻率及嚴重度。
除了藥物治療外,在醫師指導下合併進行認知行為治療、減敏訓練及放鬆練習,可以更快克服恐慌症對生活造成的不便。症狀改善後,仍建議持續服藥8~12個月,研究顯示過早停藥可能會增加未來復發機率。盡量避免攝取過多咖啡因,以免加重恐慌症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