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後疫情國人腎臟拉警報! 醫:慢性腎臟病「四高五狀」不可不防

潮健康
發布於 2023年03月15日04:00

潮健康/編輯部

疫情後國人腎臟拉警報? 醫示警「四高五狀」

疫情後國人腎臟拉警報? 醫示警「四高五狀」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台灣腎病盛行率高居全球第一,進入「後疫情時代」,病毒對器官的長期影響仍不可忽視,國人更需提高對腎臟病的警覺心。

根美國研究顯示,確診後的患者腎臟老化速度是一般人的3倍,隨著年齡增長,腎臟會逐漸老化,以平均一年1%的速度下降,但感染新冠病毒的話,腎臟老化速度可能將飆至3倍1,意即在一年內就下降3至4%。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醫師提醒,台灣每8位成人就有一位可能患有腎臟病,確診過後尤須留意身體變化,腎臟病高風險群更要慎防「四高五狀」,三高患者則定期篩檢,留意「黃橙紅」風險燈號,如果出現「泡(泡泡尿)、水(水腫)、高(高血壓)、貧(貧血)、倦(倦怠)」等五症狀,應盡早就醫篩檢、早期介入。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20歲以上慢性腎臟病破一成 96%罹病不自知

腎臟擔負各項重要生理機能,卻是「沉默的器官」,慢性腎臟病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導致患者不易察覺,多數國人更對慢性腎臟病存有迷思或誤解。

吳麥斯醫師提醒,估計台灣20歲以上成人慢性腎臟病盛行率高達12%,其中有9成以上(96%)罹病而不自知,尤其肥胖、三高、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病人口增加,慢性病長期控制不佳更易引起「高腎壓」,進而造成腎臟損傷。

「高腎壓」不可輕忽 腎臟健康亮「黃橙紅」快就醫

「高腎壓」不可輕忽 腎臟健康亮「黃橙紅」快就醫

吳麥斯醫師說明,腎臟負責排除體內的毒素、水份,若血壓、血糖及血脂控制不佳,易連帶造成腎臟代謝負擔,形成高腎壓。腎臟長期處在高壓狀態,將使得腎臟衰退、功能下降。因此,除了國人熟知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外,也應留意高腎壓,定期追蹤「四高」,才有機會及早揪出腎病變風險。

吳麥斯醫師提醒,要保護腎臟健康,平時應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切記勿濫用藥物或誤信偏方,40歲以上民眾可善用政府免費提供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高風險族群如糖尿病或慢性病人,更應定期抽血及尿液檢測,瞭解腎絲球過濾率指數及蛋白尿分級,計算腎壓風險。一旦發現腎臟出現「黃橙紅」燈號,應立即就醫治療,及時掌握延緩腎臟惡化的黃金時機。

避免腎臟健康高齡化 篩檢、介入、廣擴照護量能

全球已開發國家多邁入高齡化時代,社會中的慢性腎臟病人數隨之逐年增加。為避免腎臟健康漸趨高齡化,台灣腎臟醫學會持續推動「2025台灣腎力」計畫,期望從定期執行篩檢、早期介入照護、廣擴照護量能等三大面向,強化大眾的腎臟健康識能,達到健康永續的目標。

吳麥斯醫師表示,呼應2023年世界腎臟日「全民腎康–為未來驟變綢繆,作弱勢社群支援」主題,台灣腎臟醫學會今年擴大舉辦「愛腎護腎、腎利人生園遊會」,同步結合健康檢查、衛教諮詢、節目表演,並於全台醫療院所舉辦衛教講座,積極協助民眾培養腎臟保健知識,幫助國人積極掌握腎利人生,邁向2025台灣腎力。

延伸閱讀:
糖尿病不只年輕化 一發現腎功能恐剩3成! 35歲起應注意「三大指標」
糖尿病每年人數比新生兒多! 糖腎共病風險高 醫:注意2大腎病變訊號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