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台泥連續三年以視訊召開股東大會,過去半年來烏俄戰爭、國內疫情升溫與供應鏈斷鏈危機,全球經濟烏雲籠罩充滿不確定性,台泥股東會以silver lining(雲開見日)為題,揭過去五年布局轉型的初步成果,並強調未來台泥將從高配息的高殖利率股,轉成為以資源循環利用的循環經濟概念股,未來邁向科技成長股。
煤價大漲侵蝕水泥獲利,張安平:最困難經營的一年
張安平坦言,過去幾年中國水泥市場不斷萎縮,今年又面臨到烏俄戰爭、疫情與通貨膨漲考驗,「對台泥來說也是近十年來最困難經營一年。」即便水泥銷價增長18%,但仍無法彌補煤價大幅上漲,從國際煤價指數來看,今年第一季較去年同期增長195%,造成毛利與稅後淨利的侵蝕。
台泥今年第一季合併營收229.7億元年增4%,但稅後淨利年減64%為12億元,每股盈餘0.2元,主要受到中國水泥銷量減少與營運成本上升影響。值得注意的是,轉投資的電池事業受惠國際電池市場供不應求,由虧轉盈。
接下來新增來自併購法國上市儲能公司NHOA、能元科技及未來新能源案場營收貢獻,將帶動獲利成長。
從高殖利率股轉型「科技成長股」
張安平自2017年臨危授命接下台泥董事長後,在當年11月法說會上發布轉型藍圖,「環保、能源、水泥」將是台泥三大核心事業;今日股東會上則定調: 低碳水泥、資源循環、綠色能源將是未來十年台泥發展的主軸 。
回顧台泥過去五年重大布局,2018年首度跨足再生能源,在彰濱建置結合太陽能與陸域風電的再生能源電廠,同時水泥本業跨出亞洲,延伸到中東、歐洲與非洲市場,攜手土耳其最大水泥公司OYAK集團,於荷蘭成立子公司;2019年進軍葡萄牙,台泥與OYAK的合資公司JVC併購葡萄牙水泥廠Cimpor。2021年全面啟動新能源事業,收購法國上市儲能公司成立NHOA。
過去幾年台泥轉型投入循環經濟,像是利用水泥窯處理垃圾與廢棄物,作為水泥的替代燃料。除了達到減碳也節省成本,因為替代燃料成本僅有煤價的1/3到1/2,總計到2023年台泥在台灣及中國處理的廢棄物量將超過1000萬噸,替代燃料使用量超越130萬噸,減碳量超越100萬噸。台泥轉投資歐洲水泥公司Cimpor及OYAK也積極使用替代燃料、占比上看3成。
張安平表示,台泥下一步目標從高配息的高殖利率股,邁向「科技成長股」。全世界科技成長股都是營收為優先,國際指標品牌Apple、Google、Tesla、LG Energy Solution,透過營收持續成長搶攻市占率,將賺到的錢投入研發、蓋新廠。
過去兩年台泥將2/3獲利都投入在ESG,像是在兩岸興建廢棄物處理設施、投入各種綠能案場建置以及併購儲能公司NHOA,是台泥達成碳中和的完整藍圖。換言之,台泥為了達到碳中和的減碳目標,創造出低碳水泥、資源循環、綠色能源的新商機。
加速新能源投資,啟動資產活化
綠能方面,台泥投入太陽能、風電、地熱,另外開發海洋溫差發電,目前已送到環評,「完工後將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海洋溫差工廠,」它不像太陽、風力有間歇性發電問題,成為基礎電力。
台泥在再生能源裝置量,截至2022年第一季已達85MW,預計2025年達到570MW,可滿足台泥所有工業使用綠電的需求(除了和平火力發電廠)。張安平表示,之後會把綠電放到市場銷售,滿足需要出口或有RE100需求的企業。
在儲能新事業上,台泥全球儲能建置量今年底超過400MWh,2024年估超過2900MWh。電池事業,去年旗下三元能源科技打造高雄超級電池廠,即便有供應鏈壓力,仍預計2023年第一季投產,年產能1.8GWh,一年可生產4600億顆電池,加上原本台泥旗下的電池大廠「能元科技」,預估2024年一年電池總產能將提升至3.3GWh,相當於2.16億顆/年。
在電池價格部分,從2020年2美元,預估2024年達到5美元, 台泥預估售價每增加1美元,收入增加2.16億美元 。
為持續投資新能源事業,與此同時台泥啟動兩岸資產活化,國內打造竹東指標生活圈、基隆路城市綠色生態山谷,中國則建造杭州大陸營運中心,命名為公亮大樓,預計2024年完工。
責任編輯:吳秀樺
延伸閱讀
不只風光!森崴能源跨足小水力電廠,拚2023年併網發電
歐洲RePower EU計畫帶動潔淨能源強彈,標普全球潔淨能源指數週漲近8%
科技股醞釀反彈,資本支出類受惠,ESG與節能減碳可逢低布局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