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The freer the soul, the more abstract painting becomes.rdquo - Marc Chagall
ldquo靈魂越自由,畫就越抽象。rdquo - 馬克bull夏卡爾
塞聿西耶,約攝於1890。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塞聿西耶,《Egraveve Bretonne ou Meacutelancolie》,約1891。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藝術家生平
保羅bull塞聿西耶(Paul Seacuterusier, 1864 - 1927),出生於一個富有的中產階級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從事香水行業的商人,為他提供良好受教育的基礎。1875年,塞聿西耶考入巴黎公立孔多塞高中(Lyceacutee Condorcet),那是一所創校於1804年,至今依舊是法國最頂尖的高中之一。他在那裡他學習並奠定了哲學、希臘文、拉丁文和科學等的基礎學門。1883年,時年僅19歲的塞聿西耶同時通過哲學和科學兩個學位測驗(baccalaureates)。畢業後待在他父親所創辦的公司工作一陣子後,1885年,他進入了著名的朱利安學院(Acadeacutemie Julian)。由於他個性開朗,和老師與同學間都相處愉快。這階段他結識了重要畫家,也是藝術史學者的莫伊斯bull德尼(Maurice Denis, 1870 - 1943),兩人成為終生摯友。
德尼,《畫家18歲的自畫像》Portrait de l#39artiste agrave l#39acircge de 18 ans,油彩畫布,1889。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德尼經典大作,《向塞尚致敬》Homage to Cezanne,油彩畫布,1900。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1888年夏天,塞聿西耶透過畫家埃米爾bull貝納(Eacutemile Bernard, 1868 - 1941)的介紹認識保羅bull高更(Paul Gauguin, 1848 - 1903),並在高更的陪同下至法國西北部布列塔尼的蓬艾文(Pont-Aven)居住,期間結識了包含知名畫家皮耶.波納爾(Pierre Bonnard, 1967 - 1947)、艾杜阿.維亞(Eacutedouard Vuillard, 1868 -1940)等多位來自巴黎朱利安學院的年輕藝術家。他與其中多位組成了後來在藝術史上頗有名氣的「那比派」(「那比」一詞出自希伯來語,即「先知」之意,故也有稱之為「先知派」,Les Nabis)團體。
貝納,《自畫像》Self-portrait,油彩畫布,1897。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波納爾,《Nude the Bathtub》,油彩畫布,1941 ndash 1946。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維亞,《Venus de Milo by Eacutedouard Vuillard》,油彩畫布,1920。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那比派」是一群來自巴黎,以朱利安藝術學院年輕法國藝術家為主要成員所組成的藝術團體,活躍於1888年至1900年間,他們致力追求透過感性的色彩去描繪大自然,將視覺的觀察轉換成畫作上情緒的抒發。他們的畫風來自印象派,之後逐漸轉變成為包含「象徵主義」(Symbolism)的繪畫風格。雖然他們存續的時間很短,但對印象派以降的藝術發展至現代主義和對抽象繪畫的轉型,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除了前述的波納爾、德尼、維亞,以及先前曾提到過的費利克斯bull瓦洛東(Feacutelix Vallotton,1865 ndash 1925)外,塞聿西耶是該團體初期最重要的人物。這些藝術家們十分推崇高更和保羅bull塞尚(Paul Ceacutezanne, 1839 - 1906),並有深刻決心革新繪畫藝術。他們定期開會討論藝術,內容觸及象徵主義、神秘主義和其他更深奧的理論。他們彼此間的個人風格差異很大,各有各自追求的方向,但他們有一個共通性,就是他們認為作品「不應當是對自然的描繪」(not a depiction of nature),而是藝術家所創造出來的一種「隱喻和符號的綜合體」(a synthesis of metaphors and symbols)。@P
瓦洛東,《La Visite》,蛋彩於木板,1899。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待在蓬艾文的期間,高更的指導提供了塞聿西耶非常多的靈感,特別是對於打破既有框架,這使得塞聿西耶這段期間前後作品的創作方式,有非常大的差異。1888年,塞聿西耶在依據高更的提示下,創作出一件被名為《護身符》(《Le Talisman》,也有譯為《法寶》)的小畫回到巴黎,以此和他的同伴們分享他從高更學到的新思想。1900年,那比派藝術家們在舉辦了最後一次的展覽之後,從此分道揚鑣,按照各自的方向發展。
高更,《Paysage de Bretagne. Le moulin David》,油彩畫布,1903。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塞尚,《Les Joueurs de cartes》,油彩畫布,1892 - 1895。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塞聿西耶雖然創造出《護身符》這件名作,但之後他的多數作品受到高更的影響,投注更多的精神關注象徵主義方面的創作。他於1895年與好友德尼去義大利旅行,之後逐漸朝著與宗教相關的商業性委託創作的方向發展,而被認為趨附於虛假天真的中世紀古風格。或許是因為他在那比派時期的前衛性作品難以得到市場和學術上太多的認可,而得屈服於現實,使得他在後來的其他創作方面,多承接以具裝飾性象徵主義圖像的服裝和劇院佈景方面的工作為主。自1908年,他開始在畫家好友保羅.蘭森(Paul Ranson, 1864 - 1909)所創辦巴黎蘭森學院(Acadeacutemie Ranson)任教。1912年結婚,婚後依舊繼續創作。1921年,他出版了《繪畫ABC》(ABC der Malerei),一本關於他自身對於繪畫理論見解的著作。1927年的秋天,在看完住院的妻子的回程中不幸突然心臟病發,驟然離世。
塞聿西耶,《Breton Women, the Meeting in the Sacred Grove》,油彩畫布,1892。Image source: WIKIART
創作風格與特色
觀察塞聿西耶年輕時的作品,十足是位古典技巧的支持者,但同時也可以發現他在寫實主義的方面的創作內容,已經很有想法,且作品的品質,可能不下於米勒。1888年,塞聿西耶在高更的指導下,省略描繪過多的細節,去除畫面中正統學院派所要求的深度、刻意的構圖視角,以及顏色的精準度,而將作品結構盡一切可能地簡化。他的繪畫揚棄印象派所注重光影的表達,發展出「非擬態」、更自由的演繹方式,使用純淨生動的色彩,毫不猶豫地誇大他內心的感受,並賦予作品一些帶有裝飾性和象徵性的內涵。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有次高更帶塞聿西耶外出寫生,建議他依照前述的方式去使用色彩創作。當時,塞聿西耶順手拿出一個稍大雪茄木盒的背面,在上頭畫了一張一改傳統手法、追求平面感和強烈色彩的風景畫,並稱此畫是他的「護身符」。這件作品被認為是那比派的第一幅畫作,也為那比派後來的發展奠下堅實的基礎。
(〈衛生福利部警告:不吸菸,你可以擁有更多〉)
塞聿西耶早期作品,《Evening》,油彩畫布,1884。Image source: WIKIART
塞聿西耶,《The Breton Weaver》,油彩畫布,1888。Image source: WIKIART
後世藝術評論家都將這件作品當作是抽象表現主義的預示之作。畫中所描繪的景色依稀可辨,左上的樹林,以及畫面中以紅色描繪的林間小徑,下方幽靜塘中有著清澈的水面與既熟悉又陌生的倒影。不同於印象派的描繪方式,塞聿西耶擺脫了常規「擬態寫實」的束縛,僅憑感官和內心所感,描繪出心靈內的風景。整件作品取消了視點而平面化,拿掉任何常被使用作為區別物件彼此間界線的線條,並塗抹上大量色塊,運用略顯厚重筆觸所繪色塊彼此間的堆疊和互相衝撞,以達到作品最後呈現出強烈的視覺效果。這件作品之所以那麼獨特,是因為畫中所有色彩的使用都是基於創作者所「感受到的顏色」,而這在當時可說是一個在繪畫觀念上非常前衛的創舉。
塞聿西耶,《Le Talisman》,油彩木板,1888。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塞聿西耶,《The Seat at Poldu Sunset》,油彩畫布,1889。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P1889年,高更向塞聿西耶展示《黃色基督》和《綠色基督》兩件被認為是〈象徵主義〉的代表性作品後,塞聿西耶和其他那比派成員都深感震撼,影響了那比派成員後來各自不同的繪畫之路。在塞聿西耶的作品中,他放手印象派畫家們所堅持以視覺觀察事物的繪畫概念,他踏入一個不見前面盡頭的新領域,擺脫複製眼角膜上所謂的真實,打開一個以心來看世界的一道門。那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更是一個帶領繪畫藝術家們衝撞固有思維的全新未知領域。
高更,《黃色基督》 Le Christ jaune,油彩畫布,1889。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高更,《綠色基督》 Le Christ vert,油彩畫布,1889。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塞聿西耶,《Fisherman on the Laita》,油彩畫布,1890。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塞聿西耶和許多那比派、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畫家一樣,也受到日本版畫浮世繪(Ukiyo-e)消失立體感的平面平塗特色的影響,並多採用未經調和的原色或粗重的輪廓線來繪製作品。這位後世人稱「耀眼鬍子的那比(畫家)」(Le Nabi agrave la barbe rutilante),繪畫時首先不採擬態的顏色,直接反映感官感受的前衛的思考,相對於那比派的波納爾和維亞等知名大師,本來理當在西洋美術史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今卻很遺憾地已經被多數世人所忘卻。
Georges Lacombe (1868-1916),《耀眼鬍子的那比/塞聿西耶肖像》 Le nabi agrave la barbe rutilante (portrait de Paul Seacuterusier),蛋彩畫布,約1894。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塞聿西耶,《La lutte bretonne》 ,油彩畫布,1890。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與印象主義、野獸主義、立體主義相比,那比派作為一個短暫過渡時期的畫派甚為可惜,但是這群藝術家在藝術史上的貢獻卻無法忽視。甚至,若沒有經過那比派那段聚精會神的探索期,之後所出現的現代主義和抽象表現主義等藝術風潮,得要經過更曲折艱辛的歷程,或延後數十年後才能出現。塞聿西耶的好友德尼曾說過:「我們可以討論(塞聿西耶)他的學說、偏見和技術。但是,人們必須佩服他對藝術崇高而理性的觀念。」(ldquoOn peut discuter ses doctrines, ses partis pris, sa technique. Mais on doit admirer la conception eacuteleveacutee et rationnelle qu#39il a de l#39art.rdquo)或許在今日,塞聿西耶的存在已經逐漸被遺忘,但《護身符》最終依舊為被認為是現代藝術起源中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塞聿西耶,《Le pardon de Notre-Dame-des-Portes agrave Chacircteauneuf-du-Faou》,媒材不明,1894。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