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空攝影家齊柏林逝世三年了,他所留下來超過50萬張以上的照片,到底要帶給人們什麼樣的省思呢?「逐岸傷痕」系列報導要帶您透過齊柏林的高空視角,再次看見台灣海岸的美麗與哀愁。
齊柏林長子 齊廷洹:「父親曾經有說他很喜歡淡水,後面是山,前面是河,再往前方就是海,拍完他都會特別繞淡水一圈作為一天的結束,淡水是一個非常好的地方,他會刻意繞,從出海口繞進來。」
父親對淡水的熱愛,留給兒子無限的懷念。齊柏林過世後,「看見‧齊柏林基金會」特別選址在他最愛的淡水。(斐莉拍的照片)走進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映入眼簾的是花蓮大腳丫稻田的巨幅照片,這是齊導送給台灣的珍貴禮物。」
這張最好的展現就是,真的是冒著生命危險。「齊柏林空間」裡,有一張齊廷洹最喜愛的照片,他說,照片裡的父親,很帥,也很勇敢。
齊柏林長子 齊廷洹:「你把艙門打開,然後僅僅靠著腰上面的一條看起來很細的安全帶,然後探出頭去,去拍攝,只有這樣子才能夠取到他認為最棒的角度,那我最喜歡這張還有顯現出他的勇氣吧,父親在拍的時候其實從來沒有展現出一絲一毫的恐懼。」
大愛記者 許斐莉與齊柏林長子 齊廷洹:「我們現在進來展場的這一區都是紅色燈光,感覺好像在暗房裡面喔,沒錯沒錯這也是我們設計的理念,那齊老師我想問一下,這個聽說是很有故事性的一個東西,這是齊導生前很重要的一個寶貝吧,沒錯 你看他擦拭它的樣子,他也沒有這樣擦過我,哈哈,它是父親當初要拍攝(電影)的時候第一次購買的陀螺儀。」
架設在直升機下方的陀螺儀,是穩定高空攝影畫面的重要工具,齊柏林不只籌錢買了一個,還買了第二個,跟著他飛上天,也墜落地。
齊柏林長子 齊廷洹:「當初父親逝世之後,即使飛機燒毀了仍然裡面的記憶卡仍然是可以讀取的狀態,所以說它是我父親最好的工作夥伴也不為過吧,即使他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然守護著他最珍貴的影像,這些影像,光是數位檔案就多達五十萬張。」
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數位典藏組長 王俐文:「從五十幾萬張的數位相片跟底片裡面,幫它歸納了一些主題,譬如說水泥化的問題,魚塭啦,等等的,還有突堤效應等等的,我們就想到說齊大哥在拍這些照片的時候他應該有他的用意。」
齊柏林在很早以前就用他敏銳的雙眼,看見台灣的環境問題。在「逐岸」的攝影展裡,觀眾不但可以從他的視角看見美麗的海岸風光,還有更多的觸動。。
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數位典藏組長 王俐文:「現在台灣必須關注的東西 或是已經被遺忘很久的東西,這個就是我們會想要拿出來給大家看的。」
例如,從地面上可能看不到的、過度開發的海岸線。
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數位典藏組長 王俐文:「齊大哥拍這張的構圖,好像海岸在對我們抗議的感覺,這兩旁其實都是大潭藻礁的藻礁體,那我們就硬生生地在這畫了一個出海口出去。」
看見‧齊柏林基金會顧問 周後傑:「他因為從事空拍25年多了,台灣的地景地貌大概都看過了,不過他在拍的過程中如果看到了地面上有幾何形圖案的這種地景,或者是說有野生動物從他的鏡頭前面跑過,他都會非常地興奮。」
美麗的照片最後引導齊柏林認知的是環境議題的重要性。例如,高雄彌陀鄉的魚塭,背後潛藏的是地層下陷的危機。
看見‧齊柏林基金會顧問 周後傑:「齊導就突然警悟到,原來這美麗的地景的背後,可能就是帶來一個環境的影響,或環境的破壞,這也就造成他日後,在拍這些地面的景物的時候,都會特別去關注,我們的環境是不是受到一些影響。」
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邱文彥:「我想齊導演是非常了不起的人,他從一個不同的視角,因為過去我們大概都是從平面來看台灣,但是現在從空中看台灣的時候,你會發現說台灣特別地漂亮,我們環境的發展跟經濟的發展要能夠兼籌並顧。」
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只能拔河嗎?在展場的最後,保留了一個空白的照片位置,讓觀眾思考,要放什麼樣的風景進去。
齊柏林長子 齊廷洹:「我們希望大部分人看到還是美麗的台灣,幾張傷痕的部分可以喚醒大家 ,喔原來我們台灣本來如此地漂亮乾淨,那我會希望把它放回去。」
放回去的,會是美麗,還是哀愁?或許這是齊柏林導演最後留給台灣人尋找的答案。
採訪撰文:許斐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