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生產前可不可以吃東西?
A:可以。產前補充碳水化合物可以增加體力,生產時會比較有力氣,但要記得以清淡、容易吸收的食物為主,不要吃高油高脂的食物以免刺激胃酸逆流。另外也不要吃太多,否則容易脹氣引發反胃嘔吐。
Q2為什麼常有人痛到吐?
A:子宮收縮時會把胃往上頂,如果食道下端和胃交界處的胃括約肌閉鎖不全,就會造成胃食道逆流;太緊張也會使腸胃痙攣產生反胃的感覺。
Q3打催生針就能馬上生?
A:不能。催生的目的是讓「產兆發動」,之後還是要經歷潛伏期、活動期等階段才能正式進入第2產程(生產)。愛麗生婦產科診所副院長羅英字表示,產程進展的快慢要視子宮頸的柔軟度、長度和擴張幅度而定,通常子宮頸較軟、較短、已經擴張2公分以上的產婦,打完催生後會較快進入第2產程;子宮頸較硬、較長、完全沒有擴張的產婦,則要花較長的時間才會進入第2產程。
催生風險
除了過度刺激可能造成胎兒窘迫,由於催生通常是在「胎兒過大」或是「懷疑胎兒窘迫」的情況下施做,這兩種情況在生產時本來就有一定的風險,特別是催生時如確定胎兒窘迫就要做緊急剖腹產,如此便會增加生產的風險。
Q4聽說爬樓梯會生得比較快?
A:雖然產前爬樓梯可以促進宮縮,但子宮頸打開的速度並不會因此變快。羅英字醫師指出,爬樓梯除了會消耗體力、讓生產後繼無力,還會增加腹壓產生破水的風險,建議媽咪最好用走路取代爬樓梯。走路不會對腹部造成太大負擔,動作風險也比較小,相對適合促進產程。
Q5接生醫師趕不及到場怎麼辦?
A:各家醫療院所的產房24小時都有值班醫師待命,值班醫師會定期巡房,藉由病歷和問診了解產婦病史及身體狀況,並透過內診、監視胎心音掌握產程進展,隨時做好接生與緊急剖腹產的準備,所以不用擔心接生醫師來不及到場。
Q6聽說生產中可能會排出便便?!
A:胎兒快出生時胎頭會壓迫直腸,往往會擠壓出糞便,但醫師會持續用優碘消毒、移開糞便,所以不用擔心糞便會汙染產道或造成會陰部感染。護理人員也會在寶寶出生後充分擦乾寶寶身體並吸乾寶寶口鼻羊水及分泌物,這些都會大大降低感染機率。
Q7寶寶卡在產道出不來怎麼辦?
A:當胎兒無法順利娩出,醫師通常會請助理醫師/助產士在子宮底施壓把胎兒推出來,並視情況使用真空吸引器或切開會陰擴張產道。此時屈膝向上讓膝蓋靠近胸部,使產道呈一直線也可以幫助寶寶出來。
Q8發生什麼情況會「吃全餐」?
A:吃全餐有幾種常見情況,首先是難產;產婦體型嬌小、胎兒臀位朝上都有可能會難產。其次是胎兒窘迫;胎頭尚未進入骨盆腔就破水有可能發生臍帶脫垂,而早期破水若羊水較少,胎心音(受壓迫)嚴重減速也需要緊急剖腹。此外,當胎兒體型比預期大,而媽媽的骨盆腔較小,這種胎頭和骨盆腔不對稱的情況也要改成剖腹產。
Q9為何產後會不由自主打冷顫?
A:到目前為止,醫學界尚未找出產後全身打冷顫的確切原因,但大部分認為這是一種交感神經的反射動作;生產時腎上腺素促進血管收縮,產後肌肉放鬆、血管舒張就會開始打冷顫。
Q10撕裂傷分級?傷口一定要縫嗎?
A:自然產撕裂傷基本上分為4個層級,第1度是表皮裂傷,不用縫合,第2度是陰道上皮細胞和黏膜下組織受損,要稍微縫合,第3度是陰道裂傷加上肛門括約肌斷裂,必須深入縫合,第4度最嚴重,不僅肛門括約肌斷裂,傷口還深入裂至肛門直腸,需要一層層仔細縫合才能完全康復。
Q11順利生產的關鍵要素?
A:順產大抵有4個關鍵,這4個關鍵分別是「產道夠寬」(圓形或橢圓形骨盆最佳)、「宮縮夠強」、「胎兒體型不會太大」以及「產婦身心素質夠強」。羅英字醫師表示,上述4個關鍵除了骨盆形狀無法改變,其他都可以靠人為方式達到目標。像宮縮不良可以使用促進宮縮的藥物;孕期規律運動、調整飲食可以避免胎兒過大;平常建立運動習慣並在產前施打減痛分娩就不用害怕生產時會體力不支或過度疼痛。
羅英字
學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經歷:新店耕莘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臺北市立婦幼醫院婦產科院主治醫師
馬偕醫院婦產部癌症腫瘤研究醫師
現任:愛麗生婦產科診所副院長
詳細完整內容請見107年11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