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努力小農》一年之計在於春

信傳媒
更新於 02月14日10:07 • 發布於 02月15日03:04 • 方儉
春天必須翻耕已是牢不可破的「信仰」,然而裸露的土壤是土壤大量碳流失的原因,如何減少土壤裸露、增加覆蓋,減少人為物理化學的衝擊,是小農種碳的重要法門。(攝影/方儉)

春天,小農種碳的關鍵時刻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馬斯克的大金主,美國太空總署(NASA)每年都會公布地球大氣層二氧化碳濃度變化的縮時攝影,可以說明在2-5月的春天,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幅度肉眼可見。(NASA 網路資訊)

從2020年9月15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相對較低,到了隔年5月15日,則是相對最高,這些二氧化碳增量,源自農業土地翻耕對土壤擾動後的二氧化碳排放。(圖片來源/youtube@NASA Climate Change)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如果人類真心誠意想到減碳,就必須趁春天來減少地球大氣層的二氧化碳上升趨勢:也就是減少農業過度翻耕,以及農藥、肥料的濫用,不但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更可以讓土地、作物和人類消費者更健康。

如果馬斯克想移民外太空,更需要把土壤生態搞清楚,畢竟人類不論到哪裡,都還是要進食和排洩,人類還是需要與植物、動物、微生物共生,光是有SpaceX的火箭,是不夠的。

不論是否相信地球暖化,但是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是是實

川普不承認地球暖化,退出巴黎協議,或是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砍掉美國環保署、國際開署成千上萬人,甚至教育部廢部,我都手贊成,因為造成地球暖化的最大問題,就是各國政府光說不練,或是漫無節制的浪費,才是地球暖化的最大問題根源。

至少川馬體制還沒有把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署(NOAA)的全球監測實驗室給砍了,每天這個實驗室會公布即時的二氧化碳濃度,他們自1960年在夏威夷島上的Mauna Loa的監測站仍在監測二拼化碳農度的資料。大氣二氧化碳度從1958年3月的315.71ppm(ppm為百萬分之)到2025年1月的426.65ppm,其上升趨勢是十分明顯的,與人類消耗化石燃料也是呈正相關。

這是自1958年3月至2025年1月的全球二氧化碳趨勢圖,可以明顯看到年年增高的二氧化碳濃度和人類化石燃料燃燒呈正相關的趨勢。(圖片來源/NOAA資訊)紅線為實際值,黑線為趨勢值。

如果從較微觀的越勢看起來,每年5月的濃度最高,9月的度最低,這是因為植物夏天形光合作用而減少了大氣的二氧化碳,但是每年冬天因為北半球人口多,需要取暖,所以使用更多的化石燃料或薪柴,造成較多的二氧化碳排放。

這是自2021年1月至2025年1月的全球二氧化碳趨勢圖,可以明顯看到每年9月的度最低,5月的濃度最高。(圖片來源/NOAA資訊)紅線為實際值,黑線為趨勢值。

然而到了3月,天氣轉暖,理論上二氧化碳濃度應該停止上升,但事實上,二氧化碳滅度從3月到5月間然上升到最高,增加了約3ppm。而且這個尖峰每年都以3-4ppm上升。

農業革命革掉了土壤的命

這種情況相當穩定,在2000年初期,即已證明每年春天增加的二氧化碳濃度,主要是農場土地翻耕的所產生,因為土壤中的含碳的有機生物質(organic biomass)被大量放出,源於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土壤有機質的主力成分,經過翻耕的物理作用,破壞了微生物的生態棲地,並受到太陽紫外線的照射,再加上大量農藥、肥料、除草劑等化學武器攻擊,就會使得微生物乃至於蚯蚓等土棲小動物大量死亡,變成二氧化碳。

所以在2015年第21屆氣候變遷公約會員國大會(UNFCCC COP21)由法國農業部長提出「千分之四倡議」,揭櫫只要增加土壤千分之四的的有機碳,用土壤吸收二氧化碳約60噸,就可以平衡每年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每年約50噸)。

這在科學上已經有許多專家認為是可行的,因為只要改變目前使用大型農機具翻耕,增加覆蓋,減少農藥、肥料、除草劑等「減法農法」,就能夠停止土壤有機質/二氧化碳流失,甚至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不但能復育土壤,更可以使作物健康,產量增加,更營養。

面對真相才能解決問題,就從春天開始

近代的人相信,施用更多的肥料,植物生長會更好,使用更多的農藥,植物不受病蟲害侵襲,就會有更多產量,使用除草劑可以減少雜草搶走作物的肥料……這幾乎是所有人的共識。

然而植物生長和土壤有機質的真相是:

1.光合作用。植物行光合作用,會將空氣中二氧化碳吸收,變成植物體根、莖、葉、果實的主體,因為地球生物都是「碳基生物」,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碳基從無機變成有機的生命機轉。

2.植物本身會代謝,所以活的植物所吸收40%的二氧化碳,轉換成有機質,會經根部轉到土壤,和細菌作用變成小分子有機質,或是腐植酸等長期有機碳,再度成為植物的多樣有機含碳養分,供植物吸收。

3.作物的本體,土壤上部的莖、葉、果實約佔吸收的二氧化碳30%,根部也佔了30%,而這些作物被採收後,大部分的仍會保留成為留在田地上的殘體;這些殘體落到地上,被小動物、微生物分解,又會變成土壤有機質。

4.如果適當管理,按照植物的本性而為,維持生態系的多樣化,作物則會長得好,更多的土壤有機碳累積,能夠使土壤更肥沃。

這是一個簡單的公式,所有原始森林、草原,在沒有人為物理、化學影響下,都會自然累積土壤有機質,讓土地更肥沃、滋養萬物,而這些土壤的有機質是非常豐富的。

因為現代農業、工商機制,大家崇尚單一、快速、大量收穫作物,所以打破了億萬年來形成的自然規則,一、二次世界大戰發明的硝酸炸藥,轉變成氮肥,增加了數倍作物產量;戰爭殺人的毒氣、落葉劑變成了農藥;履帶戰車變成了耕耘機,我們用戰爭的戰略、戰術武器創造了當代農業,其後果則是讓土地成為焦土。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