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

成為屏東人,必修「屏東學」!大學教育如何推動在地社區成長、留住外地客?

Cheers 快樂工作人
發布於 02月12日00:00 • 姜雯

「屏東這塊土地,是會黏人的。」屏大校長陳永森說。南台灣的淳樸和熱情,「黏」住了來自異鄉的學子。就連學校附近的小吃店家,看到屏大的學生,「也要弄大碗一點、多夾幾塊肉。」

圖片來源:盧春宇攝

「那裡有翠鳥!」國立屏東大學的校長陳永森,開心地指著遠處的涼亭。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其實上一刻,他還正經端坐著讓我們拍照,看到翠鳥的時候,卻樂得像看到了自家的孩子。「現在已經很少看到翠鳥了,我們校園的生態真的很好。」陳永森由衷地感慨道。

陳永森是土生土長的屏東人,2022年8月接任屏大校長時便強調,「屏東事,就是屏大的事。」期望帶領學校和社區共同成長。

地方學,學什麼?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屏東大學規定,112學年度起入學的日間部大學生,必須修完「屏東學」課程才能畢業。更早從2017年開始,「屏東學」已經成為人文社會學院的必修課。

陳永森表示,其實很多地方都有「地方學」,例如「金門學」、「霧峰學」、「洄瀾學」、「北投學」等,但大部分是從社區大學做起,「我們是從大學端去推(地方學),屏東大學算是一個典範,具有引導地位。」

那麼,「屏東學」都有哪些課程呢?

如果是人文社會學院的學生,必修課為「屏東學概論」(包含屏東縣的社會發展、族群、文學、美術、音樂、文創、日治時期屏東文化、屏東節慶英語等);其他學院的學生,則可以選修各院、系開設的「屏東學」相關課程,例如大武山學院開設的「屏東學磨課師」、「屏東學講座」、「屏東學實地體驗」等。

留根屏東,不只是過客

劉宇倫是高雄人,曾在屏東大學視覺藝術系完成大學及研究所的學業。當初他透過「屏東學」認識了屏東這片土地及其歷史,並因此決定留下來。從學校畢業後,劉宇倫已經在屏東工作兩年,並設立了自己的攝影工作室。

「(跟高雄比),我覺得屏東的步調更慢。屏東市其實沒有想像中鄉下,該有的都有,而且風景和環境都很好,這裡的人也很淳樸。」劉宇倫說。

透過屏東學認識屏東,進而與這片土地產生連結的學生,不在少數。校長陳永森表示,在實作與踏查的課程中,有人去恆春半島認識社區小農、有人去後壁湖了解漁民捕魚、有人深入各個原住民部落⋯⋯明華園還來學校演過歌仔戲,學生在看戲的過程中便能了解到台灣戲劇的發展。

「我們有學生因為這樣,就留在社區駐點,在那裡工作。還有個女同學在內埔做有機小農,她家不是農人,也不是屏東人。我覺得這其實是會留根的。」陳永森進一步解釋……

繼續閱讀全文👉🏻 成為屏東人,必修「屏東學」!大學教育如何推動在地社區成長、留住外地客?

更多Cheers精彩文章

美食外送的祖師爺是「她們」!日本養樂多媽媽用信賴共創社區正能量

讓老闆們都乖乖上課、交作業,「屏東隊」成就216位在地創業家

👉👉 現在加入《Cheers快樂工作人》官方LINE會員,更多精選人物故事、企業報導,讓你職涯力up!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