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在海鮮廠當剝魚皮女工,「打工度假」的幻想與真相

換日線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02月05日04:50 • Desert Rose/我在澳洲「重啟人生」
在海鮮廠當剝魚皮女工,「打工度假」的幻想與真相

上一次更新我的澳洲打工日記,是在 26 歲生日的前一天。後來,我很快就失業,一度過得極其忙碌又痛苦,便暫停了更新。如今,我已經從一個護工變成海鮮廠的剝魚皮女工,一邊努力打字,一邊忍受著手部和全身的疼痛。

在澳洲已經接近 3 個月了,我必須承認,背包客的生活實在很艱難,讓我時不時都想放棄續簽,寧願花光至今為止的所有存款讀碩士。與此同時,我又會勸自己再堅持一段時間,畢竟移動需要花錢,接下來回到城市也需面臨找工作和租房的困境,那還不如再繼續堅持一段時間,也許會有收獲。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就這樣,帶著糾結與矛盾,我在林肯港又待了一個多月,終於找到一份可以續簽的工作,工時穩定,但工作辛苦且工資不高。我也在找其他高工資的工作,不停地投簡歷。我之前從沒想到在澳洲的生活會過得這麼苦,且充滿了壓抑和壓力。我真的能堅持到拿到永居身份的那天嗎?

徹底失業的狼狽

8 月初,我找到了一份護工的工作,每天為雇主家裏從事家務,包括洗碗、晾衣服、照顧寵物、掃地和拖地等等。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當時,這是我來南澳偏遠地區找到的第一份工作,一周工作 12 到 15 個小時,時薪是稅前 30澳幣(約新台幣 614 元)。盡管工資不高、工時很少,但我沒有別的選擇,只能每天早起走路去工作。下班後,我不斷去投履歷,走進每一家路過的商店求職,試圖找到一份工作,讓我能在這個陌生的城市繼續生存。

護工的工作並不算繁重,畢竟只是替雇主做家務而已。但每天洗大量的碗,以及清理繁多的狗毛時,我卻產生了自我懷疑:當初我想來澳洲幹體力活,也想嘗試另外一種生活方式;但當我真的從事勞力工作時,卻不是很喜歡。因為每天重複的家務讓我覺得煩躁,更讓我對「婚姻和育兒」很恐懼。

無數女性在婚姻中,需要無償「付出」完成大量的家務,才能讓這個家一直維持「好的生活狀態」。我心疼雇主,但也提醒自己,將來一定不要結婚和育兒。因為我真的受不了這樣日復一日的生活。

到了 8 月中旬,雇主的手逐漸好轉,不再需要我的幫忙了。我的護工工作也因此告一段落,更準確地說,是我的「洗碗工」終於告一段落。這是好消息,也是壞消息。因為一旦護工工作結束,我必須要得到第二份工作,才能維持日常的開銷,避免被迫流落街頭。

在做護工期間,我找到一份在咖啡廳做服務生的工作。當時,我通過了試工,學會做奶昔,做服務員也更加得心應手。我本以為接下來的時間工時會越來越多。但到了周日,老闆卻告訴我由於淡季客人太少,給不了我太多工時,最後決定讓我離開。

護工工作結束,咖啡廳服務員又沒機會,我只能繼續投簡歷,不停地去面試。但是,僅管確實有一些面試機會,面試的過程感覺也很好,但我後續就沒收到任何回覆了。我想,這很可能是因為我的簽證(只能為雇主工作 6 個月)限制關係,多數當地老闆更想要有永居身份的人;另一個原因是林肯港當時處於淡季,沒有太多遊客,商店也沒有生意。

但不管如何,我徹底失業了:在失業時,我除了繼續找工作,也在反思自己為什麼當初要來南澳。之前,我是因為南澳偏遠地區的 491 政策──只需打工 6 個月,每周 30 個小時,就能拿到 5 年的工簽,並在 5 年內可以申請 PR(永居身份)。也就是說,我不遠千里來這裏打工,就是為了 PR 身份。

然而,當我來了之後,我才發現這裏根本沒有太多工作機會,南澳的當地人也不是那麼友好,在這裏過著提心吊膽的生活,很痛苦。我甚至覺得自己當初根本就不應該來南澳,還不如直接留在墨爾本工作(畢竟大城市工作機會多),我就可以更快存到錢,不必為生存擔憂。

很快又迎來新的打擊:南澳當年度的移民政策公布,今年 491 的邀請名額非常少,也不知道還有沒有偏遠地區的通道。也就是說,我來南澳偏遠地區爭取 491 的想法徹底夢碎,只剩申請學簽讀社工碩士拿 PR 一途了。那時,我不僅是失業,也對自己產生了巨大的懷疑:我做的選擇都是錯誤的嗎?

慶幸的是,我在出國前已把所有碩士申請的資料準備好了。來澳洲之前,我本來想申請加拿大或歐洲碩士,可惜都被拒絕了。但這些學簽資料仍然有用,可以讓我繼續申請澳洲的社工碩士,只需要把英語提高到雅思 4 個 7 就好了。

過去,我覺得雅思 4 個 7 很難,還不如通過打工拿 491,也比較省錢。但當我完全找不到工作,又被不穩定的政策限制時,我必須要走一條有希望的路,那就是讀書。讀書起碼讓我有一個澳洲學位,可以在城市找工作,而不是一輩子做體力活(而且這裡也沒有人願意招聘我)。

很快,我就做出了決定:今年努力賺錢,明年申請社工碩士。想清楚之後,我迅速撥通林肯港一家海鮮廠的電話,詢問他們是否在招人。他們之前問過我要不要去工作,但我怕魚腥味太臭而且要早起,並沒有去。可事到如今,我沒有別的選擇,必須去海鮮廠打工賺錢,哪怕只能存一點點錢,也好過什麼都沒有。

從八月初當護工,到八月下旬決定入職海鮮廠當女工,從中又研究移民政策和思考未來,這僅僅只是過了 4 周──我卻覺得度日如年,如同 4 年的時間。我戰戰兢兢、馬不停蹄,睡覺都想著下一步的安排。

狼狽,我覺得自己在澳洲過得很狼狽。

剝魚皮女工的工作實況

8 月最後一周,我進入林肯港當地一家海鮮廠工作,正式開始續簽的生活。

在南澳林肯港,海鮮廠非常多,尤其「歡迎」背包客:因為這份工作非常非常辛苦,需要每天站著剝魚皮,剝得手痛甚至逐漸麻痹。除此之外,員工還需要適應長時間寒冷的工作環境,以及臭烘烘的魚腥味。多數當地人,都不願意長期在海鮮廠工作。

第一天上班的時候,我還很慶幸自己終於找到工作,而且看起來好像沒有當初想像得這麼糟:儘管所有人都要站著剝魚皮,但可以聊天也可以聽音樂,唯有手不能停。每工作兩個小時後,大家可以休息 10 分鐘(Smoke Break),等到了中午 11 點時,則可以休息 30 分鐘(Lunch Break)。此外,海鮮廠也會免費提供牛奶,員工也可以自己製作咖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海鮮廠這類工作,是非常純粹的體力勞動,因此也不需要有很好的英語水平。如果在咖啡廳工作,員工英語不好,就會影響客人的體驗。但在海鮮廠只要手能動,就能接著剝魚皮。至於英語好不好沒人在乎,你也可以自己一個人安安靜靜地剝,剝到下班。

然而,到了第二天,我的手指開始產生強烈的痛感,第三天更開始出現沒力氣剝魚皮的情況。但我不能停也不敢停,只能繼續慢慢剝魚皮。同事安慰我,這是正常的現象──因為手部之前沒有經歷過這麼高強度的勞作,所以第一周酸痛是必不可免,而且這種適應能力是隨時間增加的,只能慢慢習慣。

除了剝魚皮之外,我在這 3 天內還做了冷凍鮪魚和剝蝦的工作:鮪魚比較輕鬆,只需要把冰塞在魚身內,手不會那麼痛。但剝蝦就難了,必須按照工作要求剝,既要快又要剝得乾淨。我最後學了半個小時,才終於把剝蝦的工作搞懂。不得不說,真的不要小看各行各業,哪怕是產線上的純體力活,也需要技巧和耐性,並非人人都能勝任。

做到第四天的時候,我因手痛加上沒有準備暖和的工作服(工作環境非常濕冷),直接感冒了。當天早上,我喉嚨痛又流鼻涕,被經理送回家休息,之後躺在家兩天才稍微好一些。沒工作的時候,我迫切需要工作,結果真的工作了卻迅速病倒──我真的很弱。

身體好一些之後,我就在房東的介紹下,去附近二手店買工作服,也買好了除臭的芳香噴霧。如果大家在澳洲找不到工作,只能去海鮮廠續簽,可以參考我買的防臭物品:兩到三套工作服,香水和噴香噴霧,好的洗衣精和柔順劑,手套、頭套和口罩。等離開海鮮廠時,這些工作服就都可以丟掉了。

在家休息 4 天後,我的手指終於恢復了知覺,又開始了在海鮮廠打工的日子。這周成功堅持了 3 天,在第四天的時候才感覺到強烈的痛感,我想我的身體正在慢慢適應。不過,這份工作真的很辛苦,每天站著 6 個小時多,能堅持下來不容易。我很敬佩廠裏的老員工。

現在,我還在找其他工作,希望能多賺一些錢,畢竟海鮮廠的工資相對付出的勞力與當地物價,實在不能算高。但如果讓我重新選擇一次,我希望自己不知道南澳 491 政策,也不要來偏遠地區打工,而是安心在墨爾本找工作,起碼在城市還可以感受多元的文化。但在偏遠地區,我卻為吃不到一包螺螄粉而備感折磨。

海鲜廠外面的風景。圖/Desert Rose 提供

如果對打工度假簽還有很多幻想的人,我會建議先在國內試試體力活,這樣才能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我就是心存幻想,然後來這邊忍受著巨大「落差」。但朋友也提醒我,如果沒有這個簽證,我可能根本不會知道國內外差距,也不會知道自己能否幹體力活。

是的,我正在為「認知」買單,為「虛無縹緲的幻想」買單,並為此付出了代價(被種族歧視天天吃垃圾食品每天為生存發愁),最後「除魅」了。在國外生活,也可能比國內要更苦。但我沒有回頭路了,更準確地說,是即使現在想回頭,也窮到沒有錢買回家的機票。

我必須在澳洲茍活。我甚至已經對國內的生活沒有太多印象了,3 個月如同 3 年。但我的未來只會在澳洲,接下來只能努力自救,想盡辦法找到另一條路。

【延伸閱讀】

●澳洲教我的那些事──是找不到理想工作,還是自己甘願被壓榨?
●我的認知失調「澳洲症候群」:在最富裕郊區做外送一年,看盡社會百態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74
  • Jen Water
    不懂 為什麼要去澳洲打工 只為了拿永久居留。自己的國家不好嗎?
    02月05日13:00
  • 龍華阿俊
    做不了還去,發文討拍,廢物,我朋友去澳洲也是殺魚工,清魷魚,摘草莓,清工地,別人有在討拍嗎
    02月08日00:06
  • Mike Tseng
    自己的選擇冷暖自知,想移民國外是一條不歸路,永遠是當地的二等公民,要適應不同文化地理環境,不同語言,風俗習慣,多如牛毛的各項規章,還要座移民監,真是所為何來,當妳老時對家鄉的懷念最後的結果就是後悔移民外國。一個移民的悲歌⋯⋯⋯⋯⋯⋯⋯。
    02月06日02:27
  • 無來無去
    在台灣不願意幹的辛苦工作, 到澳洲用遊學,度假打工,高待遇,打黑工。。。。。 就願意做了。
    02月06日02:41
  • max
    不就是移工日記
    02月08日00:13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