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醫學中心門診占比定錨55% 石崇良:多數醫院都做得到

聯合新聞網
更新於 02月20日03:21 • 發布於 02月20日02:54

本報推出「健保30—永續還是大限」報導後,健保署長石崇良接受本報專訪指出,個別總額會先限制醫學中心門診量,盤點醫學中心平均門診量落在55%,僅少數超過。他今天參與活動時指出,有醫院表示執行上有困難,但實際上多數醫院只需要「維持現狀」,只有少數的醫學中心受到影響。

個別醫院總額今年上路,醫學中心門診營收占比需低於55%,為重大監測指標。本報掌握去年健保總額申報資料,全台22家醫學中心共有9家超標,台大醫院也只在及格邊緣,占比剛好為55%。

一名醫界人士提供去年度健保總額醫學中心申報資料,門診占比最高的前五名分別為國泰醫院61.4%、萬芳醫院59.5%、新光醫院59.1%、台北馬偕58.2%、新竹台大56.7%,如果今年持續維持門診占比,可能遭到健保署的懲罰。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石崇良表示,國人就醫次數偏高,個別總額上路是為了可以落實分級醫療,過去齊頭要求各層級醫院,看輕症患者得每年降2%,這並不公平,因此透過個別總額慢慢調控,不採取一次下降,過去也是採取同樣的方式。而目前醫學中心的門診占率約落在55%,區域醫院門診約落在56%到57%,而醫學中心得與區域醫院有所區隔,不可能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的門診量完全一致,初步將醫學中心的門診占比訂在55%。

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接受本報採訪時,指出門診占比目前約落在55%上下,後續要維持其實有困難,但是會努力監控;石崇良表示,北榮低於55%,現在只要維持就可以,他認為55%並不是太高的要求,大型醫院如林口長庚都,三總已經在55%以下。

「個別醫院總額」即將上路,醫界憂心,上路後會出現醫療人球、手術延宕等。石崇良表示,今年的總額比去年成長許多,今年與去年相比增加530億元,而去年與前年相比增加370億,健保署會依照去年四季的分布,將增加的總額分配給各醫院,優先增加急中難症的健保給付標準,而不是持續增加門診的部分。台北區每季約增加50到60億元。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即時新聞不漏接,點我加入聯合新聞網好友

健保署長石崇良今表示,門診占比55%,多數醫學中心都能做得到。記者陳雨鑫/攝影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