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綱的精神是適性發展,因此考招制度上,有「數學分流」的設計,「高數學需求」的學系多採計數A,「低數學需求」學系則採計數B,如傳統的自然組與社會組;不過,也有例外,像台大、政大等校的商管學院都已決定採計數A。
為了增加填志願時的選擇籌碼,今年有許多學生數A跟數B都報考,「以數學為尊」、「數學愈好愈吃香」的氛圍濃厚。
全國教師會與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都指出,多考一科數A,就可以增加521至803個志願數,學生當然要加考,但這卻與新課綱講求的「數學分流」、「適性發展」等理念背道而馳,值得重視。
數A:概念靈活多變,強調閱讀素養
觀察今年度的學測試題,全教會解題團隊、南港高中數學科教師邱健銘分析,以數A來說,今年比去年難,預估分數可能較去年下降。
為了呼應新課綱精神,出題扣緊時事與生活情境,例如第15題提到商場摸彩,和尾牙、過年選擇福袋呼應;也很強調跨科整合,例如第9題提到物種個體的身高體重數據,具備實驗數據分析精神。
建國中學數學科教師林穎志則說,以各冊占比來看,高一、二年級配分比例約四比六,第二冊出的比較少,可能與當時為疫情期間、多線上上課有關。
林穎志也坦言,題目敘述稍顯冗長,閱讀量大,學生們理解題意所耗費的時間拉長,也需要將題目的文字敘述轉化成圖表,以助解題思考;建議降低題目字數,增加學生思考解題的時間。
林穎志與中正高中數學科教師林榮福、陽明高中數學科教師蘇順聖也希望,未來能在多選題中增加不用計算、就能判別答案的「概念性試題」。
值得注意的是,在數A試卷中,約有四成的題目對於在校修習數B的學生來說,需自行自學足夠的時間,才有機會拿分;換言之,修數B但跨考數A,較難有好表現。
數B:考題不難,讓學生能建立學習信心
數B今年則偏簡單,松山高中數學科教師簡廷豐預估,今年分數可能較去年上升。
林穎志也說,數B有基本題,與課本例題相類似,能增加學生信心,題目的文字量及計算量也算適中,敘述簡單明確;不過,對跨考生而言,區隔性較低,對修習數B的學生而言,較無優勢。
至於題型特色,依舊高度生活化,例如第6題以聖誕樹燈飾為素材,評量線段長度與比例關係,第7題則是每日最高溫統計資料分析。
簡廷豐評析,除了第7題提到氣溫變化,和地理相互呼應,第11題也以碳排放量為題,討論碳排放的問題,結合全球氣候變遷議題,都很切合時事走向。而第14題則以某校報考數A數B的人數入題,結合生活真實情境,學生應該相當有感。
數據解讀與分析也是此次測驗重點,例如第7題跟第11題都納入表格資訊,要評量學生判斷圖表,並將文字與圖表轉換為數學算式的能力。
113學測數學科試題與參考答案請按此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