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心/綜合報導
重拾設計夢 生物製劑助克隆氏症合併廔管患者回歸幸福生活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32歲的室內設計師小安因右下腹疼痛、血便、反覆泌尿道感染及體重減輕八公斤,過去一年多來多次就醫卻未見改善,甚至被迫辭去工作。起初診斷為腸躁症與痔瘡,僅被建議低腹敏飲食及多喝水減少感染。直到一次大腸鏡檢查前清腸時,腹部一顆紅色小痘痘破裂流出糞便,揭示她的真實病情。經腸鏡及核磁共振檢查,小安被確診為克隆氏症,併發小腸到皮膚及膀胱的複雜廔管,糞便經異常通道流入膀胱,引發反覆感染。在診斷後一個月,她接受生物製劑治療。三個月內,尿液檢查完全正常;四個月後,腹部廔管成功閉合。如今,小安僅需每兩個月施打一劑生物製劑,生活完全回歸正軌,重新投入熱愛的設計工作。兩年後的大腸鏡檢查顯示腸道潰瘍完全癒合,三年後影像亦無發炎跡象,達到全層癒合。
生物製劑改寫克隆氏症治療篇章
傳統治療如局部抗發炎藥(5-ASA)對克隆氏症無顯著效果;類固醇則因副作用大,僅適用於急性期短期緩解。生物製劑與小分子藥物的出現為患者帶來新希望,這些進階治療針對發炎核心機制,提供更精準且安全的選擇。研究顯示,對於中重度克隆氏症患者,特別是合併廔管或腹腔膿瘍者,越早使用生物製劑,療效越佳。若能在診斷後六個月至兩年內開始治療,不僅可顯著降低手術與感染風險,還能提升長期病情控制效果。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攜手健康未來
克隆氏症的治療目標是「內視鏡黏膜癒合」,即腸道黏膜恢復正常,進一步降低復發、住院及手術風險。隨著治療選項愈加多元,醫療團隊可針對患者需求制定個人化治療計畫,共同決策最佳方案。治療克隆氏症,除了藥物,還需健康飲食、心理支持及病友間的互助。希望病友團體與專業醫學會攜手合作,提供更全面的支持,讓更多患者如小安一樣,重新擁抱健康與幸福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