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報告愈完整,主管卻愈不耐煩?破解 4 大迷思,避開溝通「地雷區」

經理人月刊
更新於 21小時前 • 發布於 23小時前 • 樋口裕一

無論是誰,每天生活中都會與人交談,並且從中獲取或提供新知,「溝通」在這個世界上可說是無所不在。

不只是面對面的交談而已,與工作往來對象、甚至是相距千里之遙的人,也會透過電子郵件等方式進行「對話」。 坦白說,人生在世想和他人毫無牽扯,根本不可能!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所以,你到底想說什麼……?」

我每天都必須與人交談,或以電子郵件聯繫。然而在這樣的過程中,我發現當溝通交流的方式變得愈加簡便時,有個狀況愈是令我感觸良深。舉例來說,有個老愛長篇大論的合作者,或許因為自己為了公事而冒昧打手機給我感到過意不去,電話一接通就先彬彬有禮地致歉,並噓寒問暖一番。

然後,不知不覺中再慢慢談起公事,但整個溝通過程,我根本搞不清楚他這通電話到底為何而來。於是,我一邊敷衍答腔、一邊聆聽,直到快掛上電話前我才終於明白,原來對方希望我把幾天前交出的稿件,刪減兩百字左右。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電話那頭的我忍不住想,一開始他只要簡短快速地做出指示,就不至於浪費彼此的通話時間。刪減兩百字文稿並不會令我不悅,比起那通不知所以然的耗時電話,刪減稿件字數反而更加快速容易。

此外,電子郵件也會發生類似的狀況。

雖然對方信上寫了長長一篇,但我並不清楚他到底想表達些什麼。讀取這樣的郵件不僅累人,由於多半得回信給對方,所以往往會被我先擱在一旁,有空時才會予以回應。其中,對於該如何回信才好而感到猶豫不決、難以下筆的情況,也不在少數。諸如這樣的狀況,應該不只發生在我身上吧,這種經驗想必人人都有。甚至包含我在內的任何人,都可能打過那樣的電話,或是寄過那樣的電子郵件。

多數人踩著「地雷」在溝通

我們之所以開口說、動手寫,都是為了向某人「表達」某件事、某個訊息。不過,就算我們努力表達,要是方法不當,對方便無法理解。如果對此還缺乏自覺,溝通便會發生障礙。

「明明已經告知了呀!」
「什麼?信上是那樣寫的嗎?」

就如同以上兩句對話,明明和對方進行溝通了,卻因此造成彼此誤解,就商務往來而言,的確相當不利。

事實上其實不僅是商務往來,在私人事務方面,要是隨意寄出的電子郵件內容顯得自以為是,極有可能因此被貼上「難相處」的標籤而遭到疏離。

不過,處在當今這個年代,比起強調表達的內容,更重視回應速度及頻率的效率主義思維其實十分氾濫。而背後的因素,或許就是通訊方式變得更加便利的緣故吧!

向對方表達的速度與時機掌握固然重要,不過,要是遇上必須說服對方,或是必須針對事態嚴重的事件進行報告時,讓對方確實理解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才是最重要的!只靠耍些小聰明,並無法打動對方的心。

如同過度重視對方回應的速度及頻率一樣,我認為大家對於「表達」,其實有著天大的誤解。而所謂的誤解,我先舉幾個例子:

「說明時,只要流露感情就能表達己意。」
「按照事件發生的時序進行說明,一定淺顯易懂。」
「為了對方著想,表達時一定要提供大量資訊。」
「溝通時,不應該讓對方想要提出反問才行。」

我相信,有以上這些想法的人,應該不在少數。

報告訊息愈完整,主管愈不耐煩!

打個比方來說,假設某天直屬主管因出差而全天不在公司,隔天一早就得向他報告前一天單位內部的狀況,這個時候……某些人可能:

「唉,昨天實在是忙壞了!有關 A 公司的簡報資料,對方提出修改的要求,雖然我們盡了全力嘗試修改,卻改得不是很順利……。」一開口,部屬便意圖表現出自己和同事們是何其努力地投入工作中。

希望對方明白自己的努力,其實是一種感情的宣洩。

不過,表達自己努力的程度並不算資訊,至少不是對方想要知道的資訊。可以說,這名部屬根本不了解對方想知道的是什麼。於是,接著會說:「上午和 B 公司的會議,是由我和佐藤先生共同出席,可是對方的反應挺冷淡的。回到公司,當我們正打算對此開會討論時,卻收到 A 公司要求修改簡報資料的通知,然後就……」

諸如此類,部屬從早上的工作開始,依照先後發生的順序一一說明。結果聽取報告的主管,聽到一半就厭煩地心想:「到底要講到什麼時候?」然而部屬並未察覺主管的反應,又接著說道:

「順便向您報告,A公司的業務負責人從山本先生換成田中先生了。」由此看來,部屬打算將所有的訊息全塞進口頭報告中。

A 公司的業務負責人由山本先生換成田中先生,是足以成為昨天頭條的大事件嗎?
如果是的話,就該先報告這個訊息。

不過這個例子的情況並非如此,因為部屬認為:「一次呈報大量資訊全是為了對方著想」,所以才會以「順便」、「順帶一提」的說法,來附加報告一堆瑣事。

其實,會像這樣狂塞資訊給對方,全是因為傳達者心存著:「溝通時,不應讓對方產生疑惑、不可使他們提出反問」的強迫觀念使然。換言之,對部屬來說,絕不能讓對方見縫插針,受對方質疑就等同表達不夠確實,這些成見或許深深地影響了他吧!

雖然以上案例只是其中一例,但想必大家應該有所了解。像這樣對溝通的天大誤解往往充斥於各種日常場合中,因此,表達的內容總是既冗長又複雜。

愈想要表達得清楚,就變得愈冗長、愈拐彎抹角。

雖然「表達」屬於非常稀鬆平常的動作,但卻需要相當程度的技巧。然而相對於此,想要找出徹底學習表達技巧的機會,竟然寥寥無幾。 於是,大家都在無意中做了「表達」,卻在毫無所覺之處犯了錯。針對這種狀況,非得設法解決不可。

(本文摘自《關鍵「四句」!日本熱銷 250 萬冊溝通大師的精準表達術》,商周出版)

延伸閱讀

不想再被問「你的重點是什麼?」學會溝通高手的「4 句」模式,迅速釐清重點
職場溝通這樣做!養成「4 不」好習慣,好感度大提升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