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

金馬61入圍最大贏家!《鬼才之道》如何靠AI參透觀眾的心?

Cheers 快樂工作人
發布於 2024年11月25日13:00 • 張紹敏

國片《鬼才之道》入圍第61屆金馬獎11個獎項,成最被看好的大贏家。深得人心的劇情與行銷背後,有一場AI助力影視產業的大膽實驗。

圖片來源:擷取自鬼才之道FB

「年度最有梗的恐怖喜劇」、「看了又哭又笑」、「讓你心甘情願被嚇」,今年8月出上映的國片《鬼才之道》不只獲得觀眾好評,更一口氣入圍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最佳原著劇本等11項金馬獎項;好口碑燒到海外,導演徐漢強也成為繼李安2000年《臥虎藏龍》後,第二位在多倫多影展奪下獎項的台灣導演。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與徐漢強、共同編劇蔡坤霖合作的成員之中,一位來自資訊領域的「數位幕僚」橫空出世。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院Living Lab+共同負責人徐毓良是《鬼才之道》幕後推手之一,在《Cheers》Podcast節目中拆解了該片有別於傳統電影的孕育歷程。

上映3年前就釋出前導片、測水溫

在《鬼才之道》的創作過程中,前導片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早在電影正式上映前3年,製作團隊便發布了一支前導片,觀察不同目標觀眾(TA)的反應。「電影有自己想表達的世界觀,但大眾理不理解、能不能接受就是一個問題,」徐毓良分析。

他舉例,從台灣和大陸市場的回饋可以看出,兩地觀眾對同一支影片的關注點截然不同。例如,大陸觀眾推測電影在諷刺娛樂圈、內卷現象或其他陰謀論;而台灣觀眾則是樂於從細節中「找彩蛋」、對電影裡出現的網紅面孔更感興趣。

「前導片就類似魚鉤,釣回了大量的意見,」徐毓良形容,他分析觀眾轉化/流失較多的畫面、影片散佈途徑等,為後續的劇本打磨提供方向,也讓創作與行銷更有底氣。

找出觀眾最討厭的鬼片爛梗

「光是知道觀眾喜歡與否,意義不大,更重要的是他們到底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徐毓良的下一步是針對劇組人員指定的20部鬼片片單,一一抓取社群討論評論與票房數據,為鬼片的元素分門別類。

在所有「爛梗」之中,Jump scare(突發式驚嚇)被證實是觀眾最厭煩的橋段之一,另外是愛尖叫的主角、讓人出戲的特效、太弱的鬼怪惡靈、為了反轉而邏輯破碎結尾,也成為觀眾吐槽的焦點。

基於這些觀察,團隊在劇本中融入了大量創新的元素。同時融入恐怖、好笑、感人元素,也更強調「日常生活中的恐懼感」,在某些平凡無奇的場景,靠著巧妙的情節設計讓人毛骨悚然。

「當時還沒有生成式AI,做得很辛苦啊!」徐毓良苦笑回想,「現在你只要把資料清乾淨,每個人都可以讓AI去幫你做快速分析。」

讓AI讀劇本,把電影賣出去

與近年許多電影的處境相同,《鬼才之道》在撰寫劇本、拍攝期間經歷了新冠疫情,卻也巧逢ChatGPT問世。

團隊沒有錯過這個好機會,混用ChatGPT與Claude閱讀劇本,針對40個行銷人員最需解決的問題請教AI。除非是完全「歪樓」的回答,原則上不介入AI發想的創意。

在新科技助攻之下,快速產出了不同角色簡介、電影主攻的TA特徵、甚至是異業合作的切角與周邊商品,例如電影414號房的鑰匙圈與房門牌、「厲鬼證」學生證與工作證套、同學必殺技口號印花T恤等等。

然而,仰賴數據與AI想點子,是否也意味著一味迎合「大眾市場」?身兼一位資訊人、也是電影迷,徐毓良坦言,若在3年前思考這個問題,他的確會擔憂,但如今他有了不同的看法。

「我們面對的始終還是人,人會變、數據就會跟著變,」最終,比拚的是創意與速度,而論及製造驚喜感、加速產出,AI顯然可以是電影人很好的戰友。

更多Cheers精彩文章

👉👉 現在加入《Cheers快樂工作人》官方LINE會員,更多精選人物故事、企業報導,讓你職涯力up!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