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汽車巨頭福特(Ford)20 日宣布,計畫在 2027 年年底裁員歐洲員工 4000 人,約占福特歐洲總員工數 14%,其中德國預計裁員 2900 人、英國 800 人,其餘 300 人分散於其他歐盟國家。
福特表示,這是面對全球電動化轉型與市場需求下滑的重要決策,未來幾年將同時縮減部分車型產能,以應對競爭與銷量壓力。
裁員背後是福特正艱難應對電動車銷量下滑與中國電動車崛起的雙重挑戰,福特歐洲副總裁戴夫.約翰斯頓(Dave Johnston)說明:「我們必須採取艱難但果斷的行動,確保福特在歐洲市場的未來競爭力。」
福特計畫縮減部分車型的生產規模,包括降低 Explorer 與 Capri 電動車型的產量,並從 2025 年第一季度起在德國科隆工廠實行短工時政策。
電動車銷量不如預期,碳排放政策目標與市場需求矛盾
歐洲電動車市場的成長速度已明顯放緩,福特的電動車銷售情況亦是嚴峻,根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European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統計,該品牌今年前 9 個月歐洲市場銷量同比下降 15.3%,市占從 3.5% 縮減至 3%。通膨導致消費者購買力下降以及政府補助削減,都是導致銷量下滑的原因。
德國作為歐洲最大的汽車市場,補助政策變化造成的影響重大。德國政府近年逐步削減電動車購車補助,直接壓縮當地市場需求,導致部分消費者推遲或取消購車計畫。
然而,歐盟對碳排放嚴格限制,要求汽車工業在 2025 年降低碳排放,到 2035 年全面實現汽車零碳排目標,這意味著多數內燃機車型都將被淘汰。碳排放的限制迫使汽車工業進一步擴大對電動車的投資,但市場需求明顯與政策目標矛盾,使汽車工業落入進退兩難的局面。
汽車工業相繼裁員,產業陷入轉型困境
福特裁員並非個案,福斯(Volkswagen)與賓士(Mercedes-Benz)等汽車製造商皆面臨相同困境。福斯在第三季度利潤大跌 42%,並考慮關閉最多 3 間德國工廠,是該車廠成立 87 年來首次關閉德國車廠。而供應鏈的零件製造商如舍弗勒(Schaeffler)與采埃孚(ZF)也計畫裁員數千人,顯示整個產業鏈正在承受電動化轉型的壓力。
另外,來自中國的電動車競爭者如比亞迪(BYD)與吉利(Geely)正迅速搶占歐洲市場。這些品牌透過更具競爭力的價格與當地化生產策略,成功吸引部分消費者,壓縮歐洲傳統汽車業者的市場占比。
福特汽車積極瘦身,保持市場競爭力
針對歐洲市場壓力,福特採取多方面應對措施,福特財務長約翰.勞勒(John Lawler)呼籲歐洲政府應加強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更多購車補助,並在碳排放目標上提供更多彈性。同時,福特計畫在全球削減 70 億美元的成本以提升競爭力,並放緩在美國市場對電動車的投資速度。
此外,福特選擇專注於商用車領域,因該領域的電動化進程相對緩慢,為公司提供穩定的利潤。福特執行長吉姆.法利(Jim Farley)表示:「成本結構的優化與市場策略的調整,將成為我們保持競爭力的核心。」儘管未來充滿挑戰,福特希望在技術創新與成本控制間找到平衡點,實現長期發展。
福特在歐洲裁員 4000 人的計畫,不僅是公司應對轉型壓力的決定,也反映整個汽車產業面臨的危機。隨著電動化進程加速,傳統汽車需要在市場競爭、政策壓力與財務穩定間找到新的平衡點。
資料來源:The New York Times、AP news、Bloomberg;本文初稿由 AI 協助整理,編輯:支琬清
延伸閱讀
政府的淨零政策,對哪個產業衝擊最大?這「產業」預計減少上萬就業人口
中國電動車銷量稱霸全球,卻有 9 成晶片仰賴進口!能靠「國產化」解套?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
不知是共產黨還是台灣什麼黨政,
現在在利用最底層貧乏的台灣人翻天覆地,
搞毛澤東時期取得政權那一套。
但是台灣人多少人能理解?
請查查文化大革命,
為大陸帶來什麼生活狀態吧!
11月22日03:44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