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美國兩黨自遠方來,前駐美官員:並非台灣外交大豐收

遠見雜誌
更新於 2022年03月08日02:39 • 發布於 2022年03月08日02:38 • 馮紹恩

拜登特使團因為俄烏戰爭專程來台?可能只是巧合。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抵達台灣,應該是商業利益大於政治意涵。台灣外交迎來大豐收,言之過早。

過去一整週,總統蔡英文先在3月2日接見了由美國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Michael Glenn Mullen)率領的美國跨黨派資深代表團,3日又會見了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Michael R. Pompeo),並授予其勳章。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長期發表兩岸關係評論、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形容這盛況是「台灣外交進入豐收期」。

矢板明夫認為,在烏克蘭遭受俄羅斯入侵的當下,美國兩黨重要人物來台,連國際媒體都報導了:「意義非常重大。」

首先是「做給中國看」,透過實際行動,讓中國大陸在台灣問題上投鼠忌器;再來是「給台灣人民打氣」,之前因未出兵協防烏克蘭、而在台引發「疑美論」,藉此提供台灣民眾信心。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而在美國總統川普任內擔任第70屆美國國務卿的蓬佩奧,他甚至在個人臉書倡議,美國應該承認台灣是獨立的國家,美國有必要改變50年來的政策模糊,應以外交承認「中華民國台灣」是自由主權國家。

乍看,這些美國重要政治人物的實際表現,都會讓人覺得台灣對美國真的很重要。美國民主黨、共和黨重要人士相繼來台,甚至還有人倡議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照理來說」都應令人相當開心。

但實際上,可能得先緩緩樂觀的情緒,回歸現實外交的處境,來看待這一星期的「豐收」。

拜登特使團因俄烏戰爭來台?可能只是巧合

外界有人認為,美國這兩個代表團在俄烏戰爭此刻來台,等同是有政治宣示的意味,但曾任美國駐美代表處政治組跟國會代表處組長趙麟,認為這應是巧合。

「美國特使團來台不可能一夜之間決定,根據我個人經驗,起碼一個月之前就開始有規劃、聯繫,只是剛好時間點碰到俄烏戰爭,」趙麟強調,究竟來台談了什麼,值得後續觀察,而這次代表團成員多數是國安或國防前任官員,顯然是針對台海或美台關係中對安全相關議題討論。

現任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的特使團,搭乘的是美國行政專機來台,團隊成員全是國安相關的前官員,但並未具體揭露到底來訪目的為何。

「應該是國安方面的議題,但當下選擇不公開資訊,也是過去普遍的作法,」趙麟分析,目前美國和我國並無邦交,因此前官員來台當然「政治意涵受限」。

蓬佩奧前國務卿訪台,商業考量或政治宣示?

至於蓬佩奧於3月2日造訪台灣3天,5日離台,並於4日上午發表演講、下午接受媒體訪問記者會。記者會本預計進行1小時,蓬佩奧回答句子都較為具體且願給更長的回覆,但未料舉行到30分鐘時緊急喊停,現場媒體一陣錯愕。

台灣對蓬佩奧並不陌生。在他擔任國務卿的任內,不但解除多年來美國對台灣外交官的種種繁文縟節限制,更是曾計畫於卸任前造訪台灣,一度引起中國大陸強烈抗議。

蓬佩奧在台灣民間更知名的事蹟,就是在卸任後,半年內就成功減下將近40公斤的體重,讓減肥蔚為風潮的當下社會,更多人知道他的名字。

但,儘管蓬佩奧本次來台,究竟是有政治意涵、還是單純商業考量?尤其近日被媒體揭露,蓬佩奧其實是由公關公司邀請、台灣單位支付15萬美元出席費,成為一陣熱議。

看在趙麟眼中,他坦白說:「國人有點大驚小怪。」在美國政界,由商轉政、再由政轉商是相當常見的事情,而且美國有遊說團體的制度,這些都是合法的。

「像是季辛吉打開了中美建交的大門,他卸任後也是由大陸聘為高薪顧問,也有許多中東國家聘任他,」趙麟舉例,像是蓬佩奧本來就是川普從商業延攬而來。

美國是民主國家,同時也是資本主義掛帥的國家,「因此政商關係密切是你想像不到的,」趙麟以過去在美國擔任政治組長等要職時,同樣都請了美國公關顧問為例:「有些是過去卸任的美國政府官員或國會議員,還曾經是重量級的,他們卸任之後就聘請為我們的公關顧問,協助我們跟美國政府的聯繫。」

因此,趙麟也指出,此次蓬佩奧來台「商業利益大於政治意涵」,是可以預料到的。

至於對某部分人「捧」蓬佩奧是美國共和黨未來總統候選人,趙麟認為誇大其實,笑著說:「可以賭雞排。」

2024年總統大選,看向目前美國政壇,共和黨川普(Donald Trump)預告要捲土重來,拜登如今也要競選連任,蓬佩奧即便能參選,但能成功「勝選」成為代表共和黨參選的總統候選人機率很低。

綜上所述,台灣民眾該怎麼看待本次兩團美國人士來台?不應過度樂觀看待美國對台灣支持,也不該過度妖魔化卸任官員有著商業考量一事。外交需以務實看待,歡迎來賓的同時,也應理解他們各自背後不同的考量。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