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查核報告#2150 網傳「三十年前的婚禮上芭樂汁不能喝…台灣芭樂每顆到黃到軟爛…芭樂不爛到長蟲,根本榨不出所以千萬別喝啊」? 發布日期/2023年1月17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1/17版】
近期網路「流水席之亂」引發社群討論,臉書開始流傳一篇文章「描述30年前芭樂汁的製作過程」,查核中心特向發文者求證,並採訪相關專家、廠商如下:
一、網傳文章的來源是2013年一則臉書貼文,查核記者詢問貼文作者,作者表示,此貼文是描述1980年代的回憶故事,並非指現在的情況。
二、專家表示,台灣1980年代早期多種植「更年型品種」芭樂,確實比較容易軟熟,是早期芭樂汁的原料來源;但台灣目前約9成以上的芭樂都是「非更年型品種」如珍珠芭樂,不用放到過度軟熟也可以榨汁,且目前種植芭樂都會套袋,防蟲害、日曬。
三、食安專家表示,1980年代台灣食品認證機制尚未普及,確實有很多未登記小型食品加工廠,不排除有傳言所說情況。但目前台灣食品認證機制、規範已與當年不同,也並未發生相關食安事件。
四、農品、芭樂汁廠商指出,農民採收芭樂後,會到集貨場進行選品分類,通常無腐爛的黃熟果,或表皮有瑕疵的果實會提供給加工場;若果實腐爛、有病蟲危害者大多是做堆肥或飼料用,並不會進到加工場。
傳言來源為2013年一則臉書貼文,貼文是描述1980年代的回憶,並非現今狀況;專家表示,傳言描述內容與目前台灣的芭樂種植加工技術不符。
背景
社群平台、通訊軟體2023年1月流傳一段故事短文,內容提到30年前的芭樂汁製作情況,是芭樂放到軟爛長蟲後,才能榨出芭樂汁。
完整內容:「深吸一口氣.我要面對三十年前的恐懼.第一次喝到芭樂汁,是在我姑姑的婚禮上.當時八歲的我驚為天人,心想這世界上怎麼會有那麼好喝的東西! 喜酒也不打算吃了,心想飲料喝到飽就好……傻孩子,芭樂汁是不能喝的.我替人做芭樂汁的人都不敢喝.然後她就秀我在她身後一籠籠的芭樂.那是台灣芭樂,每顆都黃到軟爛.我差點沒昏倒.我看到許多白色的小蟲(蛆?)在芭樂裡鑽進鑽出,真是萬頭鑽動,而且整箱都是!!! 我當時一定臉色慘白.姨婆說,"芭樂不爛到長蟲,根本榨不出汁來.所以千萬別喝啊!"」
圖1: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的來源為何?
檢視傳言,來源是一篇2013年的臉書貼文。
查核中心向貼文作者求證,該作者指出,其貼文是描述1980年代兒時回憶故事,並非指稱發文當下或目前狀況。
爭議點二、傳言稱「芭樂汁不能喝…台灣芭樂每顆到黃到軟爛…芭樂不爛到長蟲,根本榨不出汁來.所以千萬別喝啊!」專家怎麼說?現在的實際狀況為何?
台灣早期與當今芭樂種植品種的變化為何?
查核中心採訪農業試驗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研究員謝鴻業、高雄農改場研究員朱堉君。
謝鴻業說,番石榴(芭樂)依果實生理特性可區分「更年型」及「非更年型」兩大類。台灣目前最主要的品種是非更年型品種如珍珠拔(珍珠芭樂),約佔9成以上,「更年型品種」有帝王拔、紅肉拔、中山月拔、白拔等,佔比較少。
謝鴻業說,更年型與非更年型的差別在於果實摘後會不會容易自行催熟,大約1980年代以前,台灣主要的芭樂品種是「更年型的品種」如中山月拔、白拔等,果實容易軟熟,成熟果實香氣濃郁,是早期台灣辦桌婚宴上芭樂果汁的主要原料。
謝鴻業說,隨著耕種技術的改變,又因芭樂果汁市場的衰退,現在種植的品種大多屬於「非更年型」品種、不易軟熟、較耐貯運,不用放到軟熟也可以榨汁;且目前種植芭樂都會套袋,就能有效防蟲害、日曬。因此,傳言的脈絡應是在講台灣早期的情形,跟現今的狀況不符。
從果汁加工品質來看,高雄農改場研究員朱堉君則說,芭樂太綠或是過熟都會影響果汁率,使用有異物或已腐敗的果品會影響加工後的品質及安全。
朱堉君說,她曾到集貨場訪視了解果品分級的情形,農民採收芭樂後,會送到集貨場分級,經選別員選果後,無腐爛的黃熟果或表皮有瑕疵的果實會進到加工場;若果實腐爛、有病蟲危害者大多是做堆肥或飼料用,並不會進到加工場。
過往的食品衛生條件與現今差異?
中興大學食品安全研究所助理教授林信堂說,早期大約在1970-1980年代,農產品產量大,但除了香蕉及鳳梨罐頭,外銷量並不多,大量農產品收穫後,賣相好的會優先以新鮮水果販賣,賣相較差及生產過剩的則進入加工領域。
而當年的食品衛生條與現在不同,1980年代食品認證機制(GMP,2014年改名為TQF)剛起步,尚未普及,因此確實會有許多沒有營業登記、沒有把關制度的小型食品加工廠。不排除確實可能有小型加工廠使用品質較低或有長蟲的芭樂,加工做成果汁的案例。
林信堂強調,但現在芭樂原汁多是大廠製造,或小農自產自榨,但目前多有食品衛生把關,也有抽驗制度,爛掉有蟲的芭樂在選品分類時,也不會被加工廠採用,且目前為止也尚未有相關食安事件,民眾應不用擔心。
目前芭樂汁加工製作流程為何?「不爛到長蟲榨不出汁」,是真的嗎?
供應飲料廠商加工的芭樂原汁生產廠商受訪表示,網傳「芭樂放到爛掉、長蟲才能榨汁」不符現在的產製實況。芭樂原汁生產過程是先向農民收購芭樂,經過清洗、烘乾後,才會榨汁,現場都有工作人員剔除爛果;若用壞掉的芭樂榨汁會無法保存,而且一喝就知道。
該廠商指出,所有的原汁生產過程都符合食品生產法規,並會定期送驗檢測,廠商也會定期出示現場生產流程照片供客戶檢視。
在高雄種植「白拔」品系「大蒂頭」的農民盧定楠說,目前芭樂果汁加工情況,多屬於低溫真空殺菌,有蟲卵的果實是不會收購的,且所有果實都是從小就套袋。要做成果汁前都要經過前處理,包含脫袋、清洗、整理;其中整理的部分包含要削掉果皮外傷部分,及去頭去尾,有些甚至要求要作到去籽,有蟲害的不可能會製作成果汁。
一家自產自銷芭樂原汁的小農表示,網傳「芭樂不爛到長蟲根本榨不出汁來」說法不符現況,透過慢磨機,即便再硬的芭樂,都可以直接將芭樂的汁與渣分離。
小農說,一般沒有添加任何防腐劑的芭樂原汁,冷藏可以保存七日;剛榨出來的芭樂汁的質地比較稀,放到隔日會因「糖化作用」,質地就會變得比較濃稠。
另一家也是自產自銷、以紅心芭樂作為榨汁的商家表示,芭樂汁有不同作法,他們是以自有農場生產的紅心土芭樂,以整顆芭樂透過大型果汁機打汁,所以果汁內容物會有明顯的果肉,與透冷壓方式製作出來的果汁的口感不同。但不管是哪一種方式製作出來的芭樂汁,絕對不可能使用網傳內容「爛掉長蛆的芭樂」,這種壞掉的芭樂,即便榨汁出來、加再多的香料,可能都無法掩蓋臭酸味道。
該商家指出,有些廠商會使用B級品芭樂來製作果汁,但所謂的B級品是指外表比較不好看,或有撞傷的芭樂,不是傳言內容所稱的「爛掉長蛆的芭樂」。此外,有廠商為了增加芭樂汁的口感,會添加符合食安規範的「增稠劑」或膠質等可食用的添加物品。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1/17版】
近期網路「流水席之亂」引發社群討論,臉書開始流傳一篇文章「描述30年前芭樂汁的製作過程」,查核中心特向發文者求證,並採訪相關專家、廠商如下:
一、網傳文章的來源是2013年一則臉書貼文,查核記者詢問貼文作者,作者表示,此貼文是描述1980年代的回憶故事,並非指現在的情況。
二、專家表示,台灣1980年代早期多種植「更年型品種」芭樂,確實比較容易軟熟,是早期芭樂汁的原料來源;但台灣目前約9成以上的芭樂都是「非更年型品種」如珍珠芭樂,不用放到過度軟熟也可以榨汁,且目前種植芭樂都會套袋,防蟲害、日曬。
三、食安專家表示,1980年代台灣食品認證機制尚未普及,確實有很多未登記小型食品加工廠,不排除有傳言所說情況。但目前台灣食品認證機制、規範已與當年不同,也並未發生相關食安事件。
四、農品、芭樂汁廠商指出,農民採收芭樂後,會到集貨場進行選品分類,通常無腐爛的黃熟果,或表皮有瑕疵的果實會提供給加工場;若果實腐爛、有病蟲危害者大多是做堆肥或飼料用,並不會進到加工場。
傳言來源為2013年一則臉書貼文,貼文是描述1980年代的回憶,並非現今狀況;專家表示,傳言描述內容與目前台灣的芭樂種植加工技術不符。
張智凱 臉書文章故意寫的驚世駭俗,賺點閱率而已。
2023年01月18日08:02
陳政欣 罵的,都喝多久了,這種文章不要出來降知識
2023年01月18日10:47
陳玟韸 所以80年代的芭樂汁,不是素的
2023年01月18日13:34
惠美 我家阿祖祂們那一個年代,連土芒果都放到長蟲了也還是照樣的吃,而且人還活很久,身體的狀況也都無恙吔
2023年01月18日13:05
進興 重點是市售巴樂汁通常帶有熟味,對工廠而言,熟巴樂較軟容易加工,而且味道重較青巴樂使用量少且市場收購成本也較低
2023年01月18日11:23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