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自戀型人格為精神障礙 吃藥、心理治療可改善

中央廣播電臺
更新於 2021年12月21日08:59 • 發布於 2021年12月21日03:04 • 劉品希採訪
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楊聰財醫師提供)

近日藝人王力宏家務事不斷登上媒體版面,妻子爆料心理醫師認為王力宏有「自戀型人格」,引發外界討論。精神科醫師楊聰財今天(21日)表示,自戀型人格屬於一種精神障礙,可能是先天遺傳,也可能是後天養成,可靠吃藥與認知行為心理治療改善。

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21日受訪表示,自戀型人格又稱為「水仙性格」,凡事以自我為中心,過度膨脹自信,覺得大家都應該給予掌聲,若不順其意,可能會隨時批評反擊,也因此容易造成情緒不穩;若情況嚴重,進而影響人際關係、親友互動、家庭和諧,則稱為自戀型人格障礙,屬於一種精神障礙,與戲劇型人格、邊緣型人格、反社會人格同屬情緒不穩定的人格障礙。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楊聰財指出,人格特質都有好與壞的一面,適度自信可讓人雍容處理事務,但過度自信反而造成虛有其表的問題,在職場與生活上,會讓人覺得缺乏同理心、不尊重他人、支配欲很強、他人必須唯命是從,很難與人良好溝通互動,也給人難相處的感覺。

針對自戀型人格的成因,楊聰財表示,先天跟後天因素都有可能,先天就是遺傳,若家族有情緒障礙疾病史就比較好發;後天則是在身心發展過程中遇到一些刺激,導致自卑,長大後想要代償,卻矯枉過正,成為過度自戀,另一種情況則是從小被給予太多掌聲,認為自己高高在上。平均來講,自戀型人格者女性多於男性,年齡則以18歲人格定型後為界線。

至於如何治療,楊聰財說,除了投藥調整生理狀態,也須進行認知行為治療。他說:『(原音)生理的話,可能會評估他的生理狀態,有需要的話可能要投以一些藥物,包括調整他腦裡面血清素的藥物,來穩定他的情緒。心理的部分,可能要作認知行為心理治療,讓他對自己產生病識感,讓他懂得怎麼做好適當的情緒管理,做好對自我的了解,然後要怎麼增強同理心、尊重別人,不要過度的以自我為中心。』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楊聰財建議,親友也可以陪伴一起接受治療,給予支持鼓勵,並與個案訓練角色扮演,教導個案如何讓自己的優點極大化、缺點極小化。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1
  • Megan D
    自戀人格 會覺得醫生說的都是 屁話 根本不會想治療
    2021年12月21日03:45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