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別讓冥王星裡外不是人,科學家再籲讓冥王星回歸行星分類

科技新報
更新於 2018年05月09日18:38 • 發布於 2018年05月09日18:15

行星科學研究所(Planetary Science Institute)天體生物學家 David Grinspoon 與美國太空總署(NASA)新視野號團隊首席研究員 Alan Stern,合作於美國《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投稿了篇專欄文章,批判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於 2006 年為了讓冥王星「降級」而重新詮釋的行星定義根本是「胡扯瞎搞」,他們正在敦促 IAU 修正有缺陷的分類,並讓冥王星重新歸類為行星。

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於 1930 年發現冥王星,並視其為第九大行星,但 70 年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於 2006 年將其「降級」為矮行星,一舉踢出九大行星寶座。所謂矮行星(也稱中行星、準行星、侏儒行星)是指太陽系中軌道環繞太陽、自身重力足以達成流體靜力平衡、但未能清除軌道上其餘物體的球狀天體,它們具行星質量,但既不是行星也不是衛星,就像一群排除在外無家可歸的星球。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決議將矮行星排除在外,對此學界評價兩極,尤其引起三大群體不滿:系外行星學家、銀河系天文學家和行星科學家。他們最恨的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還「補充」說明:矮行星永遠不可能是行星。

Alan Stern 表示,行星科學家總是自然而然用「planet」(行星)來描述那些具有某些特質的星球,事實上,當行星科學家在各種天文會議討論到那顆比水星還要大的太陽系衛星泰坦(Titan,土衛六)時,大家都是用 planet 稱呼,因為泰坦擁有美麗的高山、沙丘、峽谷、河流、湖泊和雲。

這種說法並不是語誤,甚至在天文界越來越常見。同理,新視野號(New Horizons)看到的冥王星有冰川、山脈、地質層、煙霧繚繞的藍天、白天黑夜與季節,當然還有 5 顆衛星,這讓行星科學家更喜歡用行星一詞來表達對冥王星的愛,只要你忽略冥王星在太陽系的尷尬地位,基本上你看到它也會下意識稱呼行星。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David Grinspoon 與 Alan Stern 確實同意 IAU 新行星定義的第一個標準:行星應該靠自身重力圓化,那些質量太小而不能通過自身重力圓化的物體屬於不同分類。但他們不同意的標準是行星必須圍繞太陽(恆星)運行,這句話將使宇宙的系外行星、甚至那些不圍繞恆星運轉而圍繞星系公轉的星際行星(Interstellar planet,註)變得無所適從。

▲ 太陽系外的行星世界。(Source:哈伯太空望遠鏡

為什麼冥王星需要重新歸類為行星,系外行星學家也提出一個非常有說服力的論點: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系外行星,但它們距離太陽系很遠,我們實際上也無法確定這些「系外行星」是否清除軌道上的其他小天體,但為什麼它們可以理所當然當成行星?(當天文學家又驚喜地發現系外行星時,普遍都會忽略 IAU 的新行星定義)

此外,若按照目前行星定義,則地球在誕生後 5 億年期間也不能稱為行星,因為那時候地球還在一堆碎片中繞行太陽;甚至,如果今天地球的位置落在其他地方,比如小行星帶,那麼地球也不能再視為一顆行星。

最終,IAU 似乎很可能會重新考慮備受爭議的新行星定義,但無論如何,天文學家仍會繼續稱呼那些圍繞著恆星的圓形天體稱為行星。

註:星際行星也稱流浪行星(Rogue planet)、遊牧行星(nomad planet)、自由浮動行星(free-floating planet)或孤兒行星(Orphan planet),不繞任何恆星公轉、或只圍繞星系公轉。它們可能是受到其他行星天體引力影響而被拋出原本公轉的行星系統,或是在行星系統形成期間被彈射出來的原行星,以致於星系或宇宙中流浪。

(首圖為冥王星夜晚的藝術想像圖,來源:NASA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2
  • 陳泳丞
    看不懂。記者說的
    2018年05月09日23:01
  • 明星晢晢
    球形,圓形,傻傻搞不清。
    2018年05月10日02:24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