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倒頭就睡是好現象嗎?破解 3 個常見睡眠迷思

經理人月刊
更新於 2019年07月22日07:22 • 發布於 2019年07月17日06:20 • 周頌宜

一個人長期睡眠不足就好比國家陷入財政赤字,即使透過提高稅收(假日睡上一整天),達到帳面上的平衡,但如果沒有從根本降低支出(改善睡眠習慣),無疑是挖東牆補西牆,淪為惡性循環,這樣的情況稱為「睡眠債」。

睡眠債會讓身體無法從疲勞中恢復,還會導致情緒不穩。愛荷華州立大學(Iowa State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茲拉坦.克里贊(Zlatan Krizan)2018 年的研究證實,睡眠時間僅 2~4 小時的人,比起休息達 7 小時的人,更暴躁易怒,久而久之人際關係就會出現危機。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我們都明白睡眠充足的重要性,卻有可能落入睡眠的迷思中,愈睡愈累。

1. 倒頭大睡的人,睡眠品質一定很好?

一般人認知的睡不好,大多是失眠或淺眠,其實,一碰到枕頭就呼呼大睡,也可能是過度疲勞的症狀,因時常被剝奪睡眠時間,身體為了自救,「逼迫」睡眠。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睡眠醫學主任麥克.柏利斯(Michael Perlis)教授指出,躺上床 10~20 分鐘內入睡,才是正常的睡眠狀態,如果小於或是大於這段區間,可能是白天太累了,不妨利用空檔補眠 15 分鐘,讓自己更專心工作。

2. 半夜醒來要讓自己趕快入睡,不然就睡不著了?

人或多或少都遇過睡到一半突然清醒的情況,這時,多數人第一個反應就是閉上眼睛繼續睡;然而,並非每一次都順利地再次進入夢鄉。

柏利斯表示,強迫自己入睡,結果卻愈發清醒,長久下來,床反而會成為讓腦袋清晰的誘發條件。假設一直無法入睡,不如下床做點輕鬆的事,像是閱讀,直到產生倦意,再上床休息,對身體施加些許壓力,隔天會更好入睡。

3.年輕人,特別是男性,只要有睡就好?

安大略省西部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神經科學教授康納.懷德(Conor Wild)追蹤 1 萬個人的睡眠模式,並測試他們的認知與記憶力。

研究發現,無關年齡與性別,睡眠時間 7~8 小時的人,各方面能力的分數都最高,少於 7 小時的人,推理、解決問題,甚至是語言能力都會下降

「睡眠長時間少於 4 小時的人,認知能力相當於 8 歲小孩,」

懷德建議,如果沒辦法每天固定睡 7 小時,可以一周為單位,一周睡滿 49 小時,讓身體狀態達到應有水準。

資料來源/Psychology Today

延伸閱讀 \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6
  • 黃映臻
    當想睡滿七個小時的時候,發現一睡就十個小時了😂但除了睡滿七個小時,也要規律睡眠吧!
    2019年07月17日15:09
  • 高俊昇
    這種廢文。每一個月內發一次。 上上個月發:一躺就睡是長期睡眠不夠 上個月發:躺下去沒馬上睡是身體有問題 這個月發:躺下去馬上睡。是有睡眠債。 每個月都發一次完全相反的身體警訊。 這種文我就持續看能瞎掰多久。
    2019年07月17日21:50
  • ☆子兒☆
    每天上班的經濟+上班狀態根本不可能讓人睡到那麼久
    2019年07月17日15:56
  • wawa
    『睡眠長時間少於 4 小時的人 認知能力相當於 8 歲小孩』 🍀🍀🍀🍀🍀🍀🍀🍀🍀🍀 😄😄😄😄😄😄😄😄😄😄 啊!哈…哈…哈… 原來我🐷有8歲…
    2019年07月17日17:56
  • Sean
    那些說時間不夠的人怎麼不想想自己每天浪費多少時間在手機上
    2019年07月17日16:22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