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什麼樣的自傳會讓教授搖頭,是很NG的寫法後,你一定好奇,那要怎麼寫才算PASS,最好還能脫穎而出吧!「100個申請者,通常有90個,都寫的差不多」,清大校長賀陳弘這麼說。因為各學系負責審查的教授,都跟他回報過類似的事情,學生真的寫得太雷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怎麼每個人都說自己來自核心家庭,父母很開明非常尊重自己,兄弟姐妹也都是神隊友…!?明明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生長環境也都不同,理應有不同的生命體驗和故事,怎會到最後寫出來的東西,如此相像,一點特色也沒有?這或許跟教育方式過於填鴨,沒有引導孩子思考有關。
「看到大家都有這種困難」,賀陳弘口中的困難,指的就是學生有表達自我觀點,和把自我特色寫進自傳的困難;清大因此提出「引導式自傳」。所謂的引導式自傳,就是引導學生朝某一個思路去想,然後把它完整寫出來。舉例來說「你覺得最有意義的是什麼事」? 賀陳弘說最有意義的事,每個人都不一樣,既然已經有了跟別人不同的故事,接下來就是能夠要把它鋪陳出來,而且要用有邏輯的方式把它陳述出來。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覺得「最有意義的事」不好發揮嗎?賀陳弘換了個方式引導——「有沒有什麼事情,對自己或是對周圍的人,產生了正面的影響」? 這些問題所引來出的答案,都非常的真實、個人、多元的 ; 學生在段落的起承轉合間,適時鑲添自己的基本資料 ; 最後以上述個人化、真實化的人生經驗,再來連結為何申請這個校系做一個結尾。這樣的自傳「補習班能做幾份」? 這樣的自傳「教授會看不出獨特性嗎」?賀陳弘很有自信的說清大的教授都看得出來!
「引導式自傳」其實就是一種日常思考問題的邏輯方式。簡單說就是先把問題鎖定、聚焦,接著才是論述 ; 最後說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而且是用適合自己風格的手法 ; 不抄襲、不跟風,方能跟罐頭文徹底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