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0 年 11 月,Apple 推出了自家 M1 晶片,並且在旗下暢銷的 MacBook Pro 13 上率先搭載,雖說近期國內外媒體報導中已經把 M1 的效能測試得淋漓盡致,但對於消費者來說還是顯然從數字上來看還是很模糊,到底該選購 M1 版本還是 Intel 版本呢?這兩者之間又有哪些異同之處?這次筆者將為你一次整理出來,選哪個更清楚!
購機前必讀!M1 版 MacBook Pro 13 與 Intel 版 MacBook Pro 13 差異一文看懂
以 Arm 為基礎的 Apple M1 晶片 13 吋 MacBook Pro,從各方數據上可以看到帶來了顯著提升的速度和效能,然而 Apple 並沒有因此而斷然停售 Intel 處理器的機型,在高階 13 吋 MacBook Pro 還是可以看到它的蹤跡。就如同過去筆者的比較一樣,在進入差異環節之前,我們先看看兩者之間的相似之處:
- 採用 13 吋 IPS 技術的 LED 背光 Retina 顯示器
- 搭載 P3 廣色域和原彩顯示技術
- 均擁有 Touch Bar 與 Touch ID
- 配備 720P FaceTime 網路攝影機
- 寬廣的立體聲並支援 Dolby Atmos
- 皆配有 3.5mm 耳麥孔
- 搭載背光巧控鍵盤與力度觸控板
- 支援藍牙 5.0
- 都提供太空灰與銀色兩種選擇
M1 版 MacBook Pro 13 與 Intel 版 MacBook Pro 13 差異
看完上面的相似之處,可以感覺到從外觀與其他周邊部分兩者並無差異,重點在於除開外殼後的內部核心功能部分,下面筆者先整理出個表格來讓大家先粗看一下重點規格部分,接著再來討論更多細節方面。
- 設計
13 吋 M1 版MacBook Pro 入門款取代了 Intel 版,除了內裡搭仔之外,其他部份幾乎相同,這表示 M1 版 MacBook Pro 與高階的Intel 版 MacBook Pro 仍然採用同一個 IP。從外觀上區別兩種型號唯一一件事情就是 Thunderbolt 3 連接埠的數量(後續會詳細說明),而兩者之間的重量與尺寸也幾乎一樣,所以不管你選擇哪種版本,外出攜帶的重量負擔與大小是一樣的。
- 連接埠選項
M1 版 MacBook Pro 與其所取代的 Intel 版 MacBook Pro 入門款一樣提供 2 個 Thunderbolt USB-C 連接埠,且均配備在機身左側;高階 Intel 版本 MacBook Pro 則是配備左右各 2 個 Thunderbolt 連接埠,一共 4 個。
- 另外,要注意的是,M1 版 MacBook Pro 上配備的 USB-C 連接埠除了是 Thunderbolt 3 之外,更符合最新的 USB 4 規範。USB 4 並不是以現有的 Thunderbolt 3 來做技術改良,而是試著將 USB 3 與以它為基礎來變種的各種規格,以及像是 HDMI、S Display Port 等透過 USB-C 連接的大量協定整合統一起來。它也代表了 Intel 從專有的 Thunderbolt 協定付費許可過渡到公開許可業界標準,這也是 Apple 為何能夠為 M1 開發 Thunderbolt 自定控制晶片的原因。USB 4 與 Thunderbolt 3 一樣能夠同時為影片和數據傳輸分配不同等級的頻寬(最高達 40Gb/s),儘管名稱改變,但最終使用者幾乎感覺不到實際區別。
如果你日常使用多個 Thunderbolt 外接周邊,連接埠數量對於你可能就會是非常重要的考量重點,但考慮到市面上已經有非常多可支援 Thunderbolt 外接的擴充埠,這部分倒還不至於讓你陷入兩難。倘若你的使用情境多半還是固定在辦公桌邊,沒有太多攜帶外出的需求,其實 2 個連接埠再加上擴充就已經相當夠用了;如果常常帶來帶去就比較有可能會出現不想帶連接埠出門的狀況,那你可以考慮 4 個連接埠的機型。
外接顯示器支援
倘若你有外接顯示需求,M1 版 MacBook Pro 只能擴充外接到 1 個更新率為 60Hz 的 6K 顯示器,包含 Apple 自家的 XDR 顯示器。相較之下,高階 Intel 版本能夠支援的選項更多,包含:
1 個解析度 6016 x 3384、更新率60Hz 的 6K 顯示器
1 個解析度 5120 x 2880、更新率60Hz 的 5K 顯示器
2 個解析度4096 x 2304、更新率60Hz 的 4K 顯示器
對於一般人來說可能外接一部就已足夠,但像是攝影師、設計師等專業人士來說,可能會有更多數量顯示器的外接需求,這個部分也要列入考量。
- 效能表現
兩款高階 13 吋 MacBook Pro 都繼續採用第 10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標準配備了時脈 2.0Hz 的 4 核心處理器,你也可以選配時脈 2.3 GHz 的 4 核心 i7 處理器,而這款機型同樣皆採用 Intel Iris Plus 顯示卡。而 M1 版的 MacBook Pro 因搭載了 Apple 首款採用 ARM 架構的晶片,所以在其晶片上整合了處理器、顯卡、I/O、安全功能和記憶體等,相較之下,高階 Intel 版 MacBook Pro 中的這些零組件是被隔離在邏輯板上,這也為 M1 晶片提供許多效能上的優勢。
- M1 上的功能之一就是統一記憶體架構(UMA),它將高頻寬、低延遲的記憶體統一在同一個記憶體池中,這表示 M1 晶片上的技術可以在同一個記憶體池中獲取同樣的數據,無須在多個記憶體池之間彼此複製數據,從而在整個系統中實現顯著的效能改進。
- M1 還具備 8 核 CPU 與整合的 8 核 GPU。CPU 以 4 個高速核心和 4 個高效核心所組成,當執行瀏覽網頁或閱讀電子郵件等簡單任務時,MacBook Pro 會使用高速內核來延長電池續航,但對於多系統密集型任務(如照片和影片編輯等)則使用高效內核。與高效內核相比,高速內核在提供用戶日常任務所需的效能同時僅使用十分之一的功率。
- Apple 表示 M1 晶片的 CPU 比 Intel 晶片快了 2.8 倍,而 GPU 速度也比 Intel 過去型號的內建顯卡快了 5 倍,話雖如此 Apple 卻沒有提供任何效能比較,現有的高階 Intel 機型依然出售中,不過最近的Geekbench 基準跑分測試中顯示出來的數據表示,M1 晶片時脈為 3.2GHz,單核得分超過 1700,多核分數則在 7500 左右,比 2019 年款配備第 10 代 Intel Core i7 或 i9 的 16 吋 MacBook Pro 還快。
- 總而言之,入門級 MacBook Pro 中,M1 晶片提供的單核效能優於任何其他可用的 Mac 設備,並且優於其同時間正在銷售的 Intel 版 MacBook Pro 型號(儘管在 GPU 效能表現可能不超過所有型號)。即使在 Rosetta 2 下模擬 X86 時,M1 版 MacBook Pro 的速度仍然比之前發布的所有 Mac 機型還快。此外,這些分數都沒有考慮到 M1 MacBook Pro 中新的高級神經網路引擎,該引擎支援利用機器學習進行影片、照片和音訊編輯的應用,如 Pixelmator、Logic Pro 和 Final Cut Pro。
- 麥克風與揚聲器
M1 和 Intel 版 13 吋 MacBook Pro 配備相同的立體聲揚聲器,具有高動態範圍、P3 寬廣立體聲和支援 Dolby Atmos 播放。然而,雖然 Intel 版具有附帶定向波束成形的 3 麥克風陣列,但 Apple 將 M1 版中的麥克風陣列描述為具有高訊噪比的「錄音室品質」。
如果你必須大量地進行視訊通話、視訊會議,雖說 M1 版所謂的錄音室品質麥克風可能會對你有吸引力,但有鑑於可以利用外接耳麥、外接麥克風來解決收音問題,所以這一點筆者個人認為可略過不計。
電池續航力
根據 Apple 的說法,M1 版 MacBook Pro 的續航力是 Intel 版 MacBook Pro 的 2 倍,得益於 M1 在效能分配上的優勢,單次充飽電後,可從基本相同的 58WH 鋰聚合物電池中獲得 2 倍的用量。Apple 計算的方式是:
M1:可提供長達 17 小時的網頁瀏覽或 20 小時的 Apple TV 影片播放
Intel:可提供長達 10 小時的網頁瀏覽或 10 小時的 Apple TV 影片播放
- 軟體相容性
專為 iPhone 和 iPad 設計的應用程式現在可以在 Apple Silicon 本機上運行,你可以在 M1 版的 MacBook Pro 上使用你喜愛的 iOS 應用程式,只是目前控制相容程度不盡相同,這取決於第三方開發者在 iOS 中提供的鍵鼠等 Mac 輸入控制項的選擇,但前提是大多數未來的應用必須同時適應觸控和 Mac 輸入。
- 以上的功能並不適用於 Intel 版 MacBook Pro,Intel 機型僅能運行 Intel 架構的 64 位元 X86 程式碼。M1 版 MacBook Pro 則是在 Rosetta 2 的轉譯下兼可運行 iOS 與 64 位元 X86 應用軟體。在某些情況下,使用 64 位元 X86 建立的應用程式在 Rosetta 2 中實際運行速度比在 Intel 版 MacBook Pro 上運行得更快。
- 要注意的是,Apple 認為 Rosseta 2 是開發者過渡時期的臨時解決方案,開發者最終還是得為 Apple Silicon 開發本機應用程式。之前 Apple 在推出 OG Rosetta 三年後終止了對 OG Rosetta 的支援,以平穩地從 PowerPC 晶片過渡到 Intel 處理器,因此,如果開發者最終不更新其應用程式,將來很可能會無法在 Apple 的 M1 電腦上使用。
- 既然談到軟體相容性,最後要留意的是 Boot Camp 與 Apple Silicon 並不相容,所以你不能在 M1 版 MacBook Pro 上使用 Windows 10,想要在 M1 設備上運行 Windows 和電腦軟體的唯一方式是透過 macOS 的虛擬主機軟體,目前主流的虛擬主機軟體還沒有對旗下產品進行更新,所以若你有安裝雙系統或是在 Mac 上運行 Windows 軟體的需求,請先不要考慮 M1 機型。
結語
對於大多數一般消費者來說,M1 版 v 是個值得入手的選項。如果你需要的是在 Mac 筆電中或的最佳效能、續航力與麥克風品質,並且可以接受僅有 2 個 Thunderbolt 連接埠,那不用考慮,M1 版 MacBook Pro 無疑是最好(與更便宜)的選擇。目前最新的 macOS Big Sur 雖說可同時相容於 Intel 版和 M1 版,但它對於 M1 版來說做了更多高適應度的改良,因此在接下來可以看到在 M1 機型上有更多靈活地未來性。
對於專業需求或特定需求的用戶來說,工作方面必須依賴某些特定軟體或利用 Boot Camp 等虛擬主機來運行 Windows 的用戶,至少在出現更多 M1 高階版本和第三方開發商的軟體準備好之前,Intel 版的 MacBook Pro 顯然是更保險的選擇。倘若你的工作中必須用到 4 個 Thunderbolt 3 連接埠、大量的記憶體消耗、更多儲存容量、更多外接螢幕與 eGPU 的運用需求,那不用想,選 Intel 版 MacBook Pro 就對了。
Kan 87才買CP值低又貴的廢物
2020年11月29日00:05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