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素食人口,只有13%左右,多數人在購買炸雞、排骨飯或牛排時,可能只需要付錢消費就行,非常地簡單,但是否有想過:餐桌上的豬肉和雞肉,背後要付出多大的隱形成本?
我們先撇開畜養時、造成的環境汙染不談,一頭出生到上市的豬,要吃掉自己體重3倍的飼料;5倍以上的水資源,在糧食短缺的國家,畜牧業讓食物的供應,雪上加霜。除此之外,畜牧業比農業,增加3倍以上的碳排放量,加劇了全球的溫室效應。今天的專題,跟隨記者的調查腳步,一起來了解。
記者 張澤人:「這裡是彰化溪州鄉的一間傳統養豬場,透過鏡頭您可以看到,每一間豬舍42平方公尺的空間,飼養了29頭豬。雖然生活空間不太擁擠,但是每隻豬隻身上,都可以看到排泄物,衛生條件有待改善。」
彰化農場畜牧場長 張裕宗:「(傳統豬舍)每天沖洗一頭豬,大概在20公升的水。」
這間養豬場、面臨新舊設施的交替階段。彰化農場畜牧場長 張裕宗:「豬在(高床)上面的話,牠的糞便會直接落糞落在(高床)下面,豬的狀況就比較乾淨。」
畜產試驗所產業組長 林正鏞:「(高床式豬舍)它大概可以節省,從30%到60%(水源)都有。」豬隻拉得多,也吃得多。彰化農場畜牧場長 張裕宗:「成豬來講的話,大概(每天吃掉)2.7~3公斤(飼料)左右,飼料的價格,如果跟(民國)109年相比的話,牠(豬)飼料漲了100%。」
肉豬每長肉1公斤,業者耗費2.6公斤的飼料。一頭出生到上市(125公斤)的豬,共需要312公斤的飼料;624公升的水資源。
桂園養雞場負責人 蔡桂輝:「早期我們就會請工人,把它(雞糞)出去外面,來晒一晒來賣,因為現在(政府)法規不能賣雞糞,不能晒雞糞,晒雞糞要罰6萬。」
畜產試驗所產業組長 林正鏞:「所謂生雞糞,是它沒有經過乾燥發酵,然後他(業者)直接就在田間裡面,去做施肥,這部分是有傳染病的風險,也會增加蚊蠅孳生的一個困擾。」
桂園養雞場負責人 蔡桂輝:「所以我就用了黑水虻,把牠放在雞糞裡面,靠黑水虻去吃掉大便。一般來講我放了50公克的黑水虻,牠可以吃500公斤的雞大便,大概10天到10幾天它這麼高的雞糞,會瞬間(被分解)跑到剩下塑膠版(高度)。」
畜產試驗所獸醫師 蔡銘洋:「我們畜產試驗所的雞舍,這種雞糞是用拖糞帶的方式,大概3天拖(啟動)1次。」畜產試驗所產業組長 林正鏞:「(雞糞)交到共同處理廠,或者是堆肥場委託來處理。」
雞糞做堆肥,豬糞也可以循環再利用。
彰化農場畜牧場長 張裕宗:「(豬隻)糞尿液經過沖洗以後,由這條水溝,一路集中到我們的最末端的汙水(處理)廠。」多階段處理的畜牧廢水,變成沼渣和沼液資源物,於是被灌入車輛,載運到農地。
彰化溪州鄉長 江淑芬:「我們的(養豬)廢水,能夠變(農業)肥水,這是一個很棒的方式,會讓土地改良會更棒。」
在雲林沿海地區行醫45年,72歲的丁英仙仍是執業的外科醫師。不過他從20年前起,還多了一個身分,就是養豬業者。新式養豬場負責人 丁英仙:「我哥哥養豬,因為交通事故突然往生了,(哥哥)小孩子很小,後來我就把它(養豬場)接手過來整頓。」
從傳統豬舍,轉型為科技防疫的畜牧場,丁醫師投入1億8千萬元在畜牧場旁,興建了回收豬糞尿的沼氣發電廠,翻轉傳統畜牧業的刻板印象。新式養豬場負責人 丁英仙:「站在一個環保的立場,站在一個土地重複循環再生的立場。」
肉食者一年產生1500公斤的二氧化碳,素食者只產生430公斤,不到肉食者的1/3。當我們大快朵頤,背後是動物的生命消逝,以及環境的巨大成本、換來的隱形代價。
採訪撰稿:張澤人